南山有长松,独抱参天姿。
岁晚愈苍翠,不受霜雪欺。
一贞恒自守,四序焉能移。
眷彼桃李花,灼灼迎春曦。
明媚惊众目,秾华复几时。
常恐风雨至,须臾变离披。
物性本如此,造化谁尸之。
嗟哉浮俗流,龊龊徒尔为。
安得古贞操,偃仰慰吾思。
南山有长松,独抱参天姿。
岁晚愈苍翠,不受霜雪欺。
一贞恒自守,四序焉能移。
眷彼桃李花,灼灼迎春曦。
明媚惊众目,秾华复几时。
常恐风雨至,须臾变离披。
物性本如此,造化谁尸之。
嗟哉浮俗流,龊龊徒尔为。
安得古贞操,偃仰慰吾思。
这首明代诗人朱诚泳的《杂诗十首(其一)》以南山的长松为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坚贞不屈品格的赞美和对世俗浮躁的感慨。首句“南山有长松,独抱参天姿”描绘了松树傲然独立的景象,展现出其高大挺拔的形象。接下来,“岁晚愈苍翠,不受霜雪欺”强调了松树在寒冬中依然保持翠绿,显示出其坚韧不屈的精神。
“一贞恒自守,四序焉能移”进一步深化了松树坚守节操的主题,无论四季更迭,它始终如一。诗人又以桃花李花的艳丽与易凋零作对比,“眷彼桃李花,灼灼迎春曦”,暗示出对短暂繁华的惋惜。然而,“明媚惊众目,秾华复几时”又揭示出世间繁华的虚幻。
“常恐风雨至,须臾变离披”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忧虑,担心美好的事物会因外界因素而消逝。最后,“物性本如此,造化谁尸之”感叹自然规律不可违,而“嗟哉浮俗流,龊龊徒尔为”则批评了世俗之人只追求眼前利益,缺乏像松树那样的坚贞品质。
结尾处,“安得古贞操,偃仰慰吾思”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希望能从松树那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整首诗寓言深刻,借松寓意,体现了朱诚泳对于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