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南朝旧事,只离恨、不销磨。
想五国城中,九哥传语,毕竟蹉跎。风多。
任吹不转,笑官家枉托孟婆婆。
那比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凭他,吴越干戈。
工作合、惯调和。看绿衣、执鼓蓬头不帻,笑面微酡。
关河。玉门万里,仗神风一夕转明驼。
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
问南朝旧事,只离恨、不销磨。
想五国城中,九哥传语,毕竟蹉跎。风多。
任吹不转,笑官家枉托孟婆婆。
那比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凭他,吴越干戈。
工作合、惯调和。看绿衣、执鼓蓬头不帻,笑面微酡。
关河。玉门万里,仗神风一夕转明驼。
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
这首《木兰花慢》是清代诗人俞樾的作品,其风格独特,情感深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情感纠葛。
开篇“问南朝旧事,只离恨、不销磨”,以设问引出对南朝往事的追忆,离愁别恨如同陈年老酒,历久弥香,难以消散。接下来,“想五国城中,九哥传语,毕竟蹉跎”一句,将思绪带入历史的长河,五国城中的故事,九哥的传语,都充满了无奈与遗憾,暗示着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苦涩。
“风多。任吹不转,笑官家枉托孟婆婆。”这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人格化,形象地表达了对官家(可能指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讽刺与嘲笑。孟婆婆在古代传说中是长寿的象征,此处用以反讽,寓意深刻。
“那比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通过对比,诗人将简朴的生活场景与热闹的迎神活动相融合,展现了民间生活的质朴与欢乐,同时也蕴含着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赞美。
“凭他,吴越干戈。工作合、惯调和。”这一段承上启下,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和平景象的展望。吴越两国的历史纷争,最终在诗人笔下转化为对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看绿衣、执鼓蓬头不帻,笑面微酡。”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绿衣人手持鼓槌,蓬头散发,面带微笑,微醺之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艺术的美感。
“关河。玉门万里,仗神风一夕转明驼。”这里通过“关河”、“玉门”等地理名词,勾勒出辽阔的边疆景象,借助“神风”与“明驼”的意象,表达了对边防安全与和平的向往。
最后,“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以鸟鸣声结束全词,寓意深远,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
综上所述,《木兰花慢》以其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理想世界的深刻思考与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