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瑶琴月下弹,调高雪曲和还难。
五侯费尽平生志,从此诗书懒更看。
拂拭瑶琴月下弹,调高雪曲和还难。
五侯费尽平生志,从此诗书懒更看。
这首诗以“颂古六首(其一)”为题,由宋代诗人释惟照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在月光下抚琴的僧人,琴声悠扬,与雪夜和谐共鸣,却难以找到能完全契合的和声。这不仅反映了琴艺的高超,也隐喻了人生的孤独与追求的不易。
“拂拭瑶琴月下弹”,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瑶琴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珍贵与圣洁,僧人轻拂琴弦,开始演奏。这里的“拂拭”二字,既指动作的轻柔,也暗含着心灵的净化与准备之意。
“调高雪曲和还难”,进一步揭示了演奏的难度与挑战。即使琴艺高超,也难以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和声,暗示了艺术创作或人生追求的道路上,往往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与挑战。
“五侯费尽平生志,从此诗书懒更看”,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努力与追求的态度转变。五侯,此处借指权贵阶层,象征着社会上的种种诱惑与压力。诗人似乎在说,经历了这些之后,对于世俗的功名利禄已经失去了兴趣,转而更加专注于内心的精神世界,不再热衷于阅读诗书,而是寻求更为内在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琴声、月色、雪景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生哲学,引人深思。
罗女年十五,自矜好颜色。
山叶杂山花,插髻当首饰。
蛮方立门户,男女多生涯。
昨闻城中市,女出男在家。
上市买黄丝,染缉作花布。
裙短衫袖长,不惜双脚露。
夜行山中道,何处吹芦笙。
我歌连臂曲,曲罢动郎情。
动郎情,与郎匹,生女复长男,三年始同室。
青天有月兮照八荒。银汉无云兮流素光。
平分寒暑兮变炎凉。几人欢乐兮几悲伤。
叹明月之弗改,念人生之靡常。
或醉饱于夏屋,或困敝于康庄。
一瓢寒士,千乘侯王。泥涂囚虏,珠翠名倡。
或安居于甲第,或流落于他乡。
百年能几,毕竟亡羊。
惟达人之知命,且对月而衔觞。
乡井良田二十丘,吾儿何力遽能求。
积金自愧元无计,干蛊谁知尽有谋。
半世苦心天不负,满怀归兴我何忧。
老来惟是书香愿,愿见成名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