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仙居隔市廛,星君台上共谈玄。
坐来海水成清浅,归去人间阅岁年。
竹院晚凉金碎琐,石幢秋净玉婵娟。
追游拟受长生诀,不用遗文说五千。
为爱仙居隔市廛,星君台上共谈玄。
坐来海水成清浅,归去人间阅岁年。
竹院晚凉金碎琐,石幢秋净玉婵娟。
追游拟受长生诀,不用遗文说五千。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游玄妙观》描绘了作者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玄妙观内清幽环境的赞叹。首句“为爱仙居隔市廛”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的仙居生活的热爱,玄妙观仿佛是一个隐秘的避世之所。次句“星君台上共谈玄”写在星君台上的交谈,暗示着与仙人或高人探讨深奥的道家哲学。
“坐来海水成清浅”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心境的澄澈,仿佛坐在这里,连大海也变得清澈见底。接下来,“归去人间阅岁年”则表达了诗人游历之后回到人间,感叹岁月如梭的感慨。
“竹院晚凉金碎琐”描绘了夜晚竹林中的清凉,以及月光洒落的碎金般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石幢秋净玉婵娟”则以秋夜的石幢和皎洁的月色比喻道教修行的清净与纯洁。
最后两句“追游拟受长生诀,不用遗文说五千”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秘诀的追求,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需过多的文字教诲,自然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
游宦家何似,儿啼婢仆寒。
敝衣无服饰,薄饭少杯盘。
原宪贫非病,庞公遗以安。
江山冬自好,梅已发林端。
露水班白未全白,长江大湖喜为客。
西风渐少北风多,脚底路声行格格。
一袍两蹻都无馀,腰间一二三葫芦。
生涯如此祇如此,如此如此无他须。
红黄瀰漫杂奔走,观旁亦有可人否。
公卿将相总不问,蓑衣铁拐岂无有。
青山绿水逢迎时,亟来相报令吾知。
戴起一顶青蒻笠,拖将七尺紫藤枝。
因缘渺茫多阻隔,斯人吾前亦不识。
且吞溪玉濯心神,更揽月轮摩眼力。
摩到无明醉梦醒,挹袖拍肩须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