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母讴歌处,儿今复滞留。
云深诸葛庙,花亚锦官楼。
文物移新俗,江山似昔游。
存亡两不见,悽恻泪长流。
杜母讴歌处,儿今复滞留。
云深诸葛庙,花亚锦官楼。
文物移新俗,江山似昔游。
存亡两不见,悽恻泪长流。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的《得次女泸川信却寄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杜母讴歌处,儿今复滞留”,诗人以杜甫的母亲为典故,感叹自己如同杜甫一样,如今却不能陪伴在女儿身边,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思念。
接着,“云深诸葛庙,花亚锦官楼”两句,通过描绘诸葛亮庙宇的云雾缭绕和成都(锦官城)的繁花似锦,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繁华的氛围,同时也暗含了对女儿所在之地泸川的思念与向往。
“文物移新俗,江山似昔游”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的感慨。随着时代的更迭,风俗习惯发生了变化,但眼前的江山依旧,仿佛回到了往日的游览之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存亡两不见,悽恻泪长流”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生死未知的忧虑与思念,以及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时内心的痛苦与悲伤。这两句直抒胸臆,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女儿的深情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年官扬犹一炊,丞聋毋害守不讥。
帝知无功呼返之,具舟从江民不知。
道傍愚叟为涕洟,岂无爱人如尔为。
我谢叟归视汝儿,风号鸿潦水涸陂。
冰塞川船不可移,白蜺横野光逶迤。
寒威上射小日规,旦行一里方午维。
十日系野儿啼饥,中无载盗过不窥。
官令十夫为操椎,耶许相力哀复疲。
我笑遣夫是安施,霜不杀草圣所欷。
岁十一月冰固宜,逆天进亦不可几。
为儿抟饭儿安嬉,宁三月暖犹流凘。
中庭老柏霜雪里,北风烈烈偏激耳。
诵诗夜半舌入喉,饮我樽中渌醽美。
升堂辞翰愧非有,何异还家数其齿。
文章万古犹一鱼,乙丙谁能辨肠尾。
更惭颇似会稽康,欲语常遭士瑶柅。
广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安得谭如子枚子。
城南远人迹,虫响最先秋。
河汉横疑近,星辰烂不收。
露浓枝上月,风驶苑中筹。
下直身田野,相忘世马牛。
市声城郭夜,遥色草茅幽。
寂莫容还往,文章得献酬。
天依阊阖转,斗直未央留。
清洛东输海,夷门北拱州。
寒灯知苦织,浊酒识穷愁。
饱食容高议,苍颜愧薄游。
黑貂寒事早,青史素心遒。
附骥容吾钝,黄金试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