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至此日,世纷亦已经。
庄周不畏烦,为人校亏成。
五岳屹常居,四序乃迁更。
微子为之奴,箕子出门庭。
谁能外阖辟,妄动枢机鸣。
密云自西郊,荡荡周文情。
安世至此日,世纷亦已经。
庄周不畏烦,为人校亏成。
五岳屹常居,四序乃迁更。
微子为之奴,箕子出门庭。
谁能外阖辟,妄动枢机鸣。
密云自西郊,荡荡周文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祝允明所作的《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的第十六首。诗中,诗人以庄周和殷商末代贤臣微子、箕子为例,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安世至此日,世纷亦已经",诗人感叹世事变迁,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安宁。"庄周不畏烦,为人校亏成",引用庄子的形象,表明自己不为世俗所累,以公正之心看待人事得失。
"五岳屹常居,四序乃迁更",借四季轮回象征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与庄周的思想相呼应。"微子为之奴,箕子出门庭",通过微子和箕子的选择,表达对自由和坚守道德底线的追求。"谁能外阖辟,妄动枢机鸣",进一步强调遵循自然法则的重要性,反对随意干预或妄动。
最后两句"密云自西郊,荡荡周文情",以密云比喻世事的复杂,而"荡荡周文情"则传达出一种宽广深远、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陶渊明式的隐逸风范。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祝允明对道家思想的崇尚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何处山无九日花,故人相遇即为家。
君方去著风前帽,我已寒如露后葭。
久闭柴门陶岁月,晚凭儿子送生涯。
眼看一树堂堂去,双鬓那能不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