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境逾静,居然庭树秋。
气机发群动,时节无淹留。
凉露浴蟾彩,浮云澹河流。
微生竞如发,瀰思志常周。
精爽一以竭,榛烟蔽前丘。
道贵善持养,日入当偃休。
寄言学仙子,文字徒冥搜。
夜久境逾静,居然庭树秋。
气机发群动,时节无淹留。
凉露浴蟾彩,浮云澹河流。
微生竞如发,瀰思志常周。
精爽一以竭,榛烟蔽前丘。
道贵善持养,日入当偃休。
寄言学仙子,文字徒冥搜。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内心世界的沉思。首句“夜久境逾静,居然庭树秋”点明了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寂静,秋意在庭树间悄然弥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
接着,“气机发群动,时节无淹留”揭示了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循环不息,无论季节如何更迭,生命的力量总是在流动中展现。诗人通过“凉露浴蟾彩,浮云澹河流”这两句,将月光与露水、云彩与河流的景象融合,呈现出一幅清冷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微生竞如发,瀰思志常周”则转向对个体生命的思考,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追求的永恒之间的矛盾。诗人借“精爽一以竭,榛烟蔽前丘”抒发了对生命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感。
最后,“道贵善持养,日入当偃休”提出了生活的智慧在于适时的休息与自我养护,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顺应自然”的思想。诗人以“寄言学仙子,文字徒冥搜”结束,既是对修道者的劝勉,也是对自己内心探索的反思,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文字的局限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时间和自我修养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诸天别有金色界,金粟如来更奇怪。
玉露洗面晞金风,黄云迎下月姊宫。
未与群芳较颜色,寒香世界谁较得。
一个世界一粟中,万粟世界香无穷。
诗人梦入广寒殿,香杀诗人天不管。
晚风一雨生新涨,只送仙槎到天上。
十年相别一相逢,和气春风谈笑中。
如今耆旧晨星似,犹及先生说遗事。
舌端往往疏九河,只有剩浪无欠波。
汉渠周柱几青竹,却在先生一泓腹。
诸公道是今乏才,如何此士尚尘埃。
此行青规更黄阁,拭目孤鸿径寥廓。
能念南溪病客无,风来肯寄半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