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及形神异,心多气力微。
凤衔中诏下,鹤伴旅魂归。
岩菊空修谱,江荷枉制衣。
鲈乡还往日,鸥鹭暗前矶。
化及形神异,心多气力微。
凤衔中诏下,鹤伴旅魂归。
岩菊空修谱,江荷枉制衣。
鲈乡还往日,鸥鹭暗前矶。
这首诗是明代林俊所作的《哭三江宫傅(其三)》。诗中描绘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对逝者生前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追忆。
首句“化及形神异”表达了逝者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差异,暗示了生命的不可逆转和死亡的最终性。接着,“心多气力微”则通过对比生前的心力与死后的心境,强调了生命消逝后力量的减弱和心灵的宁静。
“凤衔中诏下,鹤伴旅魂归”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凤”和“鹤”分别代表尊贵和灵性,形象地描绘了逝者在死后被尊崇和陪伴的情景,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和精神追求的赞美。
“岩菊空修谱,江荷枉制衣”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空无一人的山岩之菊和徒有其表的江边荷花,隐喻逝者生前的影响力和精神价值,即使在死后也难以被完全替代或遗忘。
最后,“鲈乡还往日,鸥鹭暗前矶”将逝者与故乡、自然界的联系再次强化,通过回忆往昔与鸥鹭共处的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安息的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精神世界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哀悼之情和对逝者高尚人格的敬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齧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