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桃花源,并引》
《和陶桃花源,并引》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齧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0)
注释
凡圣:指凡人和圣贤。
共此世: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
心闲:心境平静。
忽已逝:突然消失。
六用:六根欲望。
废:失效。
桃源:世外桃源。
杖藜:藜杖。
躬耕:亲自耕种。
绝学:摒弃世俗学问。
无可税:无需纳税。
苓龟:茯苓龟。
稚川:稚川。
神交:精神交流。
蔽:遮蔽、局限。
流水:流水声。
秦人:逃离秦朝的人。
翻译
凡人与圣贤并无不同,生活在同一个清浊交织的世界。
心境宁静时,真理偶尔显现;念头一起,却又瞬间消逝。
要探寻真实的自我,须放下六根欲望,让它们失效。
世外桃源并不遥远,手拄藜杖,可以稍作休息。
亲自耕种,顺应大地的力量,摒弃世俗学问,怀抱天道艺术。
手臂上的鸡有时会叫,臀部驾车无需纳税。
茯苓龟在清晨饮水,杞狗夜晚吠叫。
砍柴采药带来甘甜,自然的馈赠胜过人工炮制。
子骥虽然身隔两地,陶渊明的心已经抵达。
高山并非难以跨越,浅水不足为惧。
我的仇池山,何时能再次高飞?
生死本就寻常,近来又觉痴愚与智慧并无差别。
蒲涧是安期生的仙境,罗浮山是稚川的领域。
梦境中追寻他们的足迹,精神交流启发了我的内心。
庭院里桃花盛开,门外流水潺潺。
嘲笑那些逃离秦朝的人,他们畏惧的并非真正的契合。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和陶桃花源》。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在诗歌中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中的“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平等看待所有存在的哲学思考。"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则是描绘一种宁静的心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寻求真理、摆脱世俗纷扰的渴望。而“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则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对桃花源那种理想之地的向往。

诗中还通过种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如“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等,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图景,体现了作者对于简单、自足生活方式的赞美。

最后,“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则是作者表达了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的满足和坚持,以及对于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们所持有的不同看法。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写,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哲学思考和艺术风格,是一篇极富有诗意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细草诗

依阶疑绿藓,傍渚若青苔。

漫生虽欲遍,人迹会应开。

(0)

宫殿名诗

林间花欲燃,竹径露初圆。

斗鸡东道上,走马北场边。

合欢依暝卷,葡萄向日鲜。

旗亭觅张放,香车迎董贤。

定隔天渊水,相思夜不眠。

(0)

左右新婚诗

小史如初日,得妇类行云。

琴声妾曾听,桃子婿经分。

蛾眉参意画,绣被共笼薰。

偏增使君妒,无趣遣相闻。

(0)

释奠应令诗·其六

景属遵暮,惟时栗烈。夜露方涂,朝流己折。

铿锵萃止,肃雍在列。顾省无庸,徒然浮窃。

(0)

读曲歌八十九首·其六十七

娇笑来向侬,一抱不能已。

湖燥芙蓉萎,莲汝藕欲死。

(0)

登景阳楼诗

风观要春景,月谢迎秋光。

沿波被华若,随山茂贞芳。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