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下南山已夕,人间春草初齐。
为问上流何处,白云遥起前溪。
鸟下南山已夕,人间春草初齐。
为问上流何处,白云遥起前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鸟下南山已夕”,以鸟归巢的景象作为日落时分的标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南山的隐退与夕阳的余晖相映成趣,暗示着一天的结束和夜晚的降临。
接着,“人间春草初齐”一句,将视角转向人间,春草的萌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复苏。初春时节,万物生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跃然纸上。
“为问上流何处,白云遥起前溪。”这两句则将视线引向远方,通过询问上流的方向,以及远处白云的起始点,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视野。白云在前溪升起,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乐道安贫。叹自古英雄,林下无人。
满堂金玉,谓授儿孙。毕竟与属亲。
问当初无物,被贪爱、引入迷津。早抽身。
向槐安宫内,刚恁劳神。
朝菌蟪蛄短景,又岂信壶中,别有长春。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归去跨凤骖麟。
念浮生一瞬,几度见、沧浪扬尘。莫因循。
彼空华扬艳,轻丧天真。
也知皇宋足名人,至论谁堪继后尘。
已见世传元相制,将闻诏写白公真。
紫微星宿虽潜望,红药阶除岂易亲。
野客多惭惠佳句,强酬应信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