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魂如雨复如烟。暗吹断,落天边。
无情花片,相逐又明年。
人笑海棠消受尽,明镜好,尚相怜。
软同人柳只多眠。怕啼鹃、到帘前。
愁压春山,不使黛云妍。枕簟为谁寒欲绝。
教宝鸭,断沉笺。
春魂如雨复如烟。暗吹断,落天边。
无情花片,相逐又明年。
人笑海棠消受尽,明镜好,尚相怜。
软同人柳只多眠。怕啼鹃、到帘前。
愁压春山,不使黛云妍。枕簟为谁寒欲绝。
教宝鸭,断沉笺。
这首《江城子》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哀愁与时光的流转。
开篇“春魂如雨复如烟”,春日的灵魂如同绵绵细雨,又似轻柔的雾气,渲染出一种朦胧而哀伤的氛围。接下来“暗吹断,落天边”一句,通过春风的吹拂,将春魂带向遥远的天际,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无情花片,相逐又明年”中,“无情花片”象征着春花的凋零,它们随风飘散,预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相逐又明年”则表达了对时光轮回的感慨,尽管花会凋谢,但来年春天依旧会再次绽放。
“人笑海棠消受尽,明镜好,尚相怜”这一句,通过对比海棠的凋谢与镜中人的自怜,展现了对青春易逝的无奈与感伤。即使镜中的自己依旧美丽,但海棠的凋谢却让人意识到岁月的无情。
“软同人柳只多眠。怕啼鹃、到帘前”中,“人柳”比喻镜中人与窗外的柳树,两者虽相似却无法触及。诗人害怕啼鹃的叫声,可能是因为它预示着春天的结束,也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的恐惧。
“愁压春山,不使黛云妍”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如同重压在眉间的春山,使得原本美丽的黛云也不再光彩照人。这反映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时的沉重心情。
最后,“枕簟为谁寒欲绝。教宝鸭,断沉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枕席因思念而变得寒冷,仿佛连香炉中的香料也无法驱散这份孤寂。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