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多白云,可望不可即。
惆怅山中人,遥遥似相识。
前山多白云,可望不可即。
惆怅山中人,遥遥似相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的山景图,通过“前山多白云,可望不可即”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山与云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遥远的意境。白云在山间飘荡,既增加了山的层次感,也赋予了山一种神秘莫测的魅力。然而,“可望不可即”四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遗憾,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微妙波动。
接下来的两句“惆怅山中人,遥遥似相识”,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似乎在想象着山中的隐士或行者,虽然他们与诗人相隔遥远,但那熟悉的身影却让诗人感到一种莫名的亲近和理解。这里的“相识”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相遇,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汝读圣贤书,当学圣贤理。
理虽深无极,散在日用耳。
醒心体高堂,束意遇近事。
苟有欲为者,慎莫顺自己。
今既入泮宫,居然青衿矣。
功名岂有涯,所贵不在此。
既喜居人前,不足便可耻。
从今当勤学,奋志期兴起。
逆意勿为苦,他日乐无比。
黉门拜圣人,决定是君子。
严父可趋庭,良师可奉侍。
金声与玉振,于汝原可跂。
我虽老比丘,亦羡天伦喜。
父慈子则孝,此乐岂可拟。
学成见于用,有光于国史。
勿谓瀛洲远,便从今日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