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云大厦颠,一木不能当。
在昔有靡氏,孤旅兴少康。
避狄奔岐下,周鼎日隆昌。
桓桓仲山甫,车攻佐宣王。
巨君挟狙诈,炎汉郁销亡。
九有尽为新,片烬起昆冈。
兴废固无端,贤者自有常。
天柱中崩绝,妖牝操皇纲。
鲁卫相鱼肉,聪勒噬边疆。
自余与祖生,束发共徊翔。
慷慨动鸣鸡,寒霜溢干将。
天意与我违,边尘飞晋阳。
干戈迫跬武,穹庐被川梁。
俨若笼中翼,欲飞触四旁。
岂不念昔贤,何以趾遗芳。
大海呷鲸波,一苇思自航。
悴柏束颠崖,陵苕摧素商。
存为七尺辱,没为千载伤。
虽云大厦颠,一木不能当。
在昔有靡氏,孤旅兴少康。
避狄奔岐下,周鼎日隆昌。
桓桓仲山甫,车攻佐宣王。
巨君挟狙诈,炎汉郁销亡。
九有尽为新,片烬起昆冈。
兴废固无端,贤者自有常。
天柱中崩绝,妖牝操皇纲。
鲁卫相鱼肉,聪勒噬边疆。
自余与祖生,束发共徊翔。
慷慨动鸣鸡,寒霜溢干将。
天意与我违,边尘飞晋阳。
干戈迫跬武,穹庐被川梁。
俨若笼中翼,欲飞触四旁。
岂不念昔贤,何以趾遗芳。
大海呷鲸波,一苇思自航。
悴柏束颠崖,陵苕摧素商。
存为七尺辱,没为千载伤。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拟古七十首》之二十四,题为“伤乱”。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时局动荡、贤能者受挫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大厦颠簸、一木难支,寓言国家危殆;靡氏、少康、周鼎等典故,象征着历史上的兴衰更替;仲山甫辅佐宣王,与桓桓英雄对应,又暗示当世缺乏有力的领导者。诗人感叹奸佞当道,如“巨君挟狙诈”、“妖牝操皇纲”,导致国家衰败。
接着,诗人描述了诸侯割据、边境不安的景象,自己与友人同处困境,“束发共徊翔”表达共同的忧虑。诗人感慨壮志未酬,如同“干将”宝剑在寒霜中闲置,天意似乎与他们背离。晋阳战事频仍,诗人身处险境,感到自身如同“笼中翼”,难以施展。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即使身处逆境,仍怀有乘风破浪的决心,以“大海”、“一苇”自比,坚韧不屈。诗中“悴柏”、“陵苕”等意象,象征着坚韧与凋零,诗人以“存为七尺辱,没为千载伤”收尾,表达了对生存尊严的坚守和对身后名声的忧虑。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作者对乱世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
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
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
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