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相和歌辞.铜雀台》
《相和歌辞.铜雀台》全文
唐 / 王无竞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药]韵

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

穗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

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

长袖拂玉麈,遗情结罗幕。

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

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

(0)
翻译
登上铜雀台向北望去,向西看尽是青松围绕的城郭。
穗帘帐幕空荡荡地飘扬,陵园田地一片片地荒芜分散。
往日的生活已经全然改变,乐曲吹奏仿佛还是昨天的情景。
她以长袖轻拂着玉制麈尾,遗留的情感纠结在罗帐之中。
妾身的哀怨如同早晨的露水般短暂,君王的恩宠难道真的这样浅薄吗?
高台上乐曲演奏完毕,完毕之时泪水横流而下。
注释
北登:向北登上。
铜雀:铜雀台,古代著名台阁名,这里代指高台。
西望:向西眺望。
青松郭:四周种植青松的城郭。
穗帐:穗状装饰的帷帐。
空苍苍:形容空旷、辽阔的样子。
陵田:陵墓周围的田地。
漠漠:分布广泛而稀疏的样子。
平生事:过去的生活。
已变:已经改变。
歌吹:音乐演奏。
宛犹昨:宛如昨天。
长袖:指舞者的长袖。
拂:轻轻擦过。
玉麈:用玉装饰的麈尾,古人清谈时所执的道具。
遗情:遗留下来的情感。
结:纠结,缠绕。
罗幕:丝织的帷幕。
妾怨:妾身的怨恨。
朝露:早上的露水,比喻生命短暂或事物易于消逝。
君恩:君主的恩宠。
岂:难道。
中薄:变得淡薄,减少。
高台:指铜雀台这样的高处平台。
奏曲终:乐曲演奏结束。
泪横落:眼泪横流而下,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哀伤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愁绪。"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一句,设定了一个高处眺望的场景,铜雀台是历史上的名胜,而青松郭则给人以苍凉古朴之感。

接下来的"穗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用来描绘一片荒凉之景。穗帐指的是野外的草木,它们在秋天变得枯黄而稀疏,呈现出一种萧瑟的气氛。而陵田则是古代墓地,这里用"纷漠漠"来形容其广阔无垠,给人以深远与荒凉之感。

诗中"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平生"指的是平常的生活,而"事已变"则意味着现在的一切都已经改变。"歌吹宛犹昨"则是说过去的欢乐场景仿佛还在昨日,通过这种对比来强调现在与过去的差异。

"长袖拂玉麈,遗情结罗幕"一句,描绘了一种优雅而又带有哀愁的情境。长袖拂玉麈,是一种细腻的动作,而"遗情结罗幕"则是说诗人对过往的情感仍然难以释怀。

"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表达了对过去爱情的不舍与哀怨。"妾怨"指的是女性对男性的怨恨,而"朝露"则喻示了这种怨恨如同早晨的露水一样脆弱且易逝。"君恩岂中薄"则是说诗人认为对方的恩情并非真正浅薄。

最后,"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一句,是对前面所有情感的总结。在高台上演奏完曲后,泪水纵横,是一种强烈的情绪爆发,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哀愁的外露。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展现了一个怀旧而又哀伤的心境。

作者介绍

王无竞
朝代:唐   字:仲烈   籍贯:其祖先为琅邪   生辰:652—705

王无竞(652—705),字仲烈,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其祖先为琅邪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
猜你喜欢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八

捲帘天色静,近濑觉衣单。

蕉叶犹停翠,桐阴已爽寒。

云从高处望,琴爱静时弹。

正去重阳近,吟秋意未阑。

(0)

酬李躔侍御

此去非关兴,君行不当游。

无因两处马,共饮一溪流。

(0)

后湖

雷轰叠鼓火翻旗,三异翩翩试水师。

惊起黑龙眠不得,狂风猛雨不多时。

(0)

送严十五郎之长安

送客身为客,思家怆别家。

暂收双眼泪,遥想五陵花。

路远征车迥,山回剑阁斜。

长安君到日,春色未应赊。

(0)

杨柳枝·其一

数树新栽在画桥,春来犹自长长条。

东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0)

河渎神·其二

江上草芊芊,春晚湘妃庙前。

一方卵色楚南天,数行斜雁联翩。

独倚朱阑情不极,魂断终朝相忆。

两桨不知消息,远汀时起鸂鶒。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