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韩山石,千年卧荒草。
崚嶙何所前,落日牛羊道。
一片韩山石,千年卧荒草。
崚嶙何所前,落日牛羊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一片韩山石,千年卧荒草”这两句,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古老场景中。韩山石历经千年的风霜,静静地躺在荒草之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种静默而坚韧的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暗示了历史的悠久和不变。
接着,“崚嶙何所前,落日牛羊道”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荒凉与宁静的氛围。崚嶒的山石在落日余晖下显得更加孤寂,牛羊缓缓走过,它们的影子拉长在大地上,与夕阳的金黄融为一体。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生命状态的隐喻,牛羊的行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夕阳的渐行渐远则预示着一天的结束,以及时间的流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它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哲学思考。
柳暗莺帘,雨飞花幔,鹤头催渡桑乾。
墨庄万卷,杖藜何处寻欢。
早见荼蘼压架,画栏已不是春寒。
莫岑寂,看蜀江笺纸,绵竹题残。
忽漫相逢是别,软红尘京洛,古调谁弹。
灯船节近,箫鼓烟月吹还。
隔浦酒人都散,閒云一抹旧钟山。
更须记,曲桥流水,门掩松间。
向南塘、风吹鱼浪,曲尘不染深碧。
西泠短艇红桥曲。隔浦斜阳渔笛。潭影织。
见罗袖、轻笼素腕全无力。倚舷欲摘。
似半折瑶簪,淡黄嫩紫,入手腻无迹。
疏蘋外,记得去年游剧。汀烟满目狼藉。
曾教越女分千缕,归路月华初白。灯照席。
费几许、春纤调送香羹出。而今慢忆。
叹枫冷江乡,秋风起后,未返倦游客。
夕阳都在小楼西。更桥西。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马嘶。
马嘶。路还迷。柳几堤。竹几篱。
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