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农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抒发了自己对于生命、时间和劳动的深刻感悟。
"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 这两句诗设定了一个清晨的场景,松树在长夜中仿佛做着梦,而微弱的风和露水却已经宣告着一天的开始。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与活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新生的期待。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 山在眼前却失去了夏日的绿意,反而是枯叶在秋风中发出响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界变化,同时也隐含着对于生命过程中衰老与消逝的感慨。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 这两句表达了农业劳动的艰辛与期待。在收获季节,农人通过架上的禾苗可以判断是否成熟;而播种麦子则需要依赖天气的变化。这不仅反映出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也体现出了劳动人民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最后两句诗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在这里,“底下”意味着最终的归宿,“农桑”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养蚕业,这些都是古代中国主要的生产活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于自己忙碌一生的反思和自我批评。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的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却未能真正领悟和享受农业劳动带来的纯粹与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村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劳动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绀油幕见黄金钩,贝玑磊落澄不流。
纷纷媚影动波上,的的远势横沙头。
前山渐昏渔唱息,唯有疏苇吟穷秋。
予方弭楫对此景,时欲乘兴长夜游。
青蛾荡桨忽远至,虽有雅约犹嚬羞。
綵舟鲜明四窗辟,兰酎辛滑嘉宾留。
歌馀清冽贯众耳,笑动姿采生香㡚。
玉盘脍鲈光一色,饤簇殽核随所搜。
河斜参倒气逾治,我起饮子子必酬。
共知此会不易得,邂逅得此难再求。
区区才知自劳役,扰扰尘俗多悲忧。
已醉更歌更起舞,明日分散空离愁。
得谢自廊庙,事高疏仲翁。
安车虽驷马,归路已冥鸿。
令子承良冶,朱轓治左冯。
缁衣方改造,列鼎有馀丰。
屦杖居多适,轩裳梦觉空。
天倪希柱史,性理问能公。
窗槛开潇洒,风烟接郁葱。
上方思贾谊,即奉小舆东。
堪笑浮云高,凌虚翳日星。
宁作兰蕙幽,草中自芳馨。
自足乃天分,未需尔虚灵。
掩翳之所恶,胡为久亭亭。
古为旷达士,浪迹多晦暝。
山林惜长往,藏用亦藏形。
愚谷不可及,窅然还自宁。
嗟余亦羡此,岑寂养颓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