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清敬阇黎归浙西》
《送清敬阇黎归浙西》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大地无生理,吴中岂是归。

自翻贝叶偈,人施福田衣。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

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

(0)
注释
大地:广袤的土地。
生理:生命的活力。
岂是:难道是。
归:归宿。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书的贝壳叶片,此处指佛经。
偈:佛教中的短诗或教诲。
施:给予。
福田衣:佛教徒接受信徒布施的衣服,象征善行。
夏尽:夏季结束。
滩声:江滩上的水声。
潮来:潮汐涌来。
日色微:日光微弱。
郡斋:官署或官员的住所。
师去后:师长离开后。
寂寞:寂静。
吟稀:吟诗减少。
翻译
大地不再有生机,吴中难道是我归宿?
我独自研读佛经,人们布施僧衣予我。
夏日将尽,滩边涛声渐起,潮水带来微微的日光。
师长离开郡斋后,夜晚的寂静让我吟诗变得稀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送清敬阇黎归浙西》,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依恋之情及淡淡的宗教色彩。

“大地无生理”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度的感慨,开篇即为全诗定下了哲思与沉郁的基调。"吴中岂是归"则表明朋友将要归去之地,地点在江南的吴地,这里充满了对故土的情愫。

接下来,“自翻贝叶偈,人施福田衣”两句,诗人通过佛经和布施善举来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慈悲之情。"夏尽滩声出"一句描绘了夏季即将结束时自然界的声音,"潮来日色微"则是对光线变化的细腻捕捉,通过这些景象描写,诗人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自然变迁之感。

最后,“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两句,则是在朋友离开后的孤独与寂寞中,诗人的心境变得更加凄清。夜晚的吟咏显得格外珍贵,也反映出诗人对知识和修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宗教情怀。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己未元旦入朝·其一

万国寺璋向紫宸,禁钟敲彻曙光新。

乾坤白白开青帝,阊阖森森御圣人。

星落天高金阙迥,烟生柳亸玉阶春。

欲知此日龙颜喜,朝罢从容问侍臣。

(0)

秋夜客散偕南昌令杨介孺登楼风急望江

秋到豫章城,登楼入夜清。

未能分树色,空自有江声。

客散尊仍绿,山横月半明。

风波看满目,行者莫须行。

(0)

西昌送子曼兄归应举

世上相亲只弟兄,异乡长傍见真情。

还家却恨三千里,奋翼犹看九万程。

青鬓不愁知遇短,白眉宁得与齐名。

堪怜仲智徒攻火,清梦池塘草自生。

(0)

归舟夜过飞来寺

群峰半与暮云封,古寺凄清隐几重。

傍石雨松青个个,绕山春水白淙淙。

飞来漫数千年迹,归去徒闻独夜钟。

最欲探奇待明日,乡心无计可从容。

(0)

夜宿芦沟

芦沟桥下水汤汤,客梦俄惊夜色凉。

惆怅不堪归路远,月明犹自入空床。

(0)

忆故园·其四

长夏居间白尽眠,野亭终日但闻蝉。

帘前时有南风入,送得荷香到酒边。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