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芦寺二首·其二》
《长芦寺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古风

昔年望长芦,去江逾百步。

垣宇呀已缺,浮图攲欲仆。

僧徒噬肯留,日有沉溺惧。

重来舒望眼,佛刹非故处。

安众得亢爽,定迁酬夙素。

似闻瓶锡侣,复作醯蚋聚。

居人祷蚕麦,行客乞泉布。

营者肆夸侈,施者不顾虑。

百堵焕金碧,奚翅复其故。

往往豪俊人,四壁有未具。

彼徒创寺意,取镇湍涛怒。

向来梵呗所,倏为蛟螭据。

在己不自保,诱俗说依怙。

波流置不省,此理吾未谕。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长芦寺二首(其二)》,通过对昔日长芦寺的回忆和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寺庙变迁的感慨。首句“昔年望长芦”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那时寺观尚存,距离江边仅百步之遥。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寺宇的破败景象,垣宇残缺,浮屠倾斜,暗示了岁月的侵蚀和人事的变迁。

诗人感叹僧侣们不再坚守,担心佛法衰落,再次来访时发现佛刹已非旧时模样。他注意到信徒们的祈祷和施舍,既有虔诚的祈求,也有世俗的考量,反映出社会风气的变化。寺庙原本为安抚洪水而建,如今却被视为财富聚集之地,失去了最初的清净本意。

诗人批评了那些豪绅富贾的奢侈行为和施主们的轻率,寺庙被金碧辉煌的装饰淹没,原有的精神内涵被忽视。他还指出,即使是杰出人物,家中也可能贫乏,这与创建寺庙的初衷相悖。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寺庙命运的忧虑,质疑人们是否真正理解佛法的真谛,即在动荡的世间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芦寺的历史变迁,寓含了对世事无常和信仰失落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诸友泛舟石湖还次治平

水气连山霭,晨游夕未穷。

烟中悬涧暝,天畔蹑云空。

新月在潭底,百花燃镜中。

竹房禅榻隐,处处爱山翁。

(0)

早秋李抑之见过

秋暑旷文典,荒居简冠履。

入门忘形骸,挥座就榻几。

后馆红蕖明,中庭绿阴徙。

风来候香吹,雨过销园绮。

清光共流转,牵裳情未已。

(0)

题画三首·其二

天削芙蓉万玉攒,十分寒思属吟鞍。

不知拥褐茅檐下,别有幽人冷眼看。

(0)

芳树

芳树不自惜,与藤相萦系。

岁久藤枝繁,见藤不见树。

(0)

宫词四首·其三

二月昭阳春已和,牡丹亭馆几经过。

长门亦有闲花树,玉辇不来庭草多。

(0)

寇中丞北抚宣府奉同南渠韵·其二

守边犹得近邦畿,亚相权兼大将威。

乌府夜閒关月皎,戟门秋静虏尘稀。

探兵入塞无传箭,敕使临戎有赐衣。

闻道六龙巡幸所,至今常见五云飞。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