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昭阳春已和,牡丹亭馆几经过。
长门亦有闲花树,玉辇不来庭草多。
二月昭阳春已和,牡丹亭馆几经过。
长门亦有闲花树,玉辇不来庭草多。
这首明代诗人王廷相的《宫词四首(其三)》描绘了春天二月时分,昭阳宫中牡丹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提及“昭阳春已和”和“牡丹亭馆几经过”,暗示了宫中的春意盎然和繁华。然而,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到长门宫中的“闲花树”和“玉辇不来庭草多”,暗寓了宫中人事变迁,曾经受宠的昭阳如今冷落,连皇帝的车驾也不再光临,庭院荒芜,显露出宫墙内的深深寂寞与哀婉。整首诗以景寓情,借牡丹盛开与衰败的对比,表达了宫中女子命运无常的感慨。
一阳才动,万物生春意。
试与问宫梅,到东阁、花枝第几。
疏疏淡淡,冷艳雪中明,无俗调,有真香,正与人相倚。
非烟非雾,瑞色门阑喜。
再拜引杯长,看两颊、红潮欲起。
天教难老,风鬓绿如云,对玉笥,与芗林,岁岁花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