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欲过犹未雨,秋苗渐槁青可怜。
白日火云但袅袅,半岩泉水空涓涓。
北来流离满道路,西望邑里疏人烟。
城头鼙鼓复不罢,敕使普天飞索钱。
五月欲过犹未雨,秋苗渐槁青可怜。
白日火云但袅袅,半岩泉水空涓涓。
北来流离满道路,西望邑里疏人烟。
城头鼙鼓复不罢,敕使普天飞索钱。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中期的一场严重旱灾,诗人于慎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灾情的严峻与百姓的苦难。
首句“五月欲过犹未雨”,点明时间背景,五月已过却仍未见雨,预示着干旱的持续。接着“秋苗渐槁青可怜”一句,通过秋苗枯萎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旱灾对农作物的严重影响,同时也暗示了农民的哀伤之情。
“白日火云但袅袅,半岩泉水空涓涓”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白天烈日下的热浪与岩石间稀少的泉水形成鲜明对比,生动描绘出干旱环境下自然景观的枯竭状态,也隐喻了社会资源的匮乏。
“北来流离满道路,西望邑里疏人烟”则直接描绘了旱灾导致的人口流动和村落的荒凉景象,反映了灾民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的悲惨现实。
最后,“城头鼙鼓复不罢,敕使普天飞索钱”两句,揭示了政府在面对旱灾时的应对措施,即频繁征税,却未能有效解决民众的困境,反而加剧了他们的痛苦。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官府治理的无能,也体现了社会矛盾的尖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明代中叶旱灾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