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竹缘崖瘦,苍藤翳树昏。
野花浑少态,谷鸟自能言。
独曳烟中策,来倾月下尊。
乐哉无与共,幽兴在桑门。
稚竹缘崖瘦,苍藤翳树昏。
野花浑少态,谷鸟自能言。
独曳烟中策,来倾月下尊。
乐哉无与共,幽兴在桑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首联“稚竹缘崖瘦,苍藤翳树昏”以稚嫩的竹子攀附于峭壁之上,显得瘦弱,苍老的藤蔓遮蔽了树木,使得四周显得昏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颔联“野花浑少态,谷鸟自能言”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野花虽少姿态,但山谷中的鸟儿却能自由地鸣叫,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
颈联“独曳烟中策,来倾月下尊”描绘了一个独自行走在烟雾缭绕之中的旅人,他手持竹杖,来到月光下的酒尊前,似乎在享受着孤独中的宁静与自在,这种场景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
尾联“乐哉无与共,幽兴在桑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快乐与满足,虽然无人共享这份快乐,但他的乐趣在于对佛教精神的追求与体验之中,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独特追求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