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这首诗描绘了临平道中五月时节的自然风光,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细腻的情感。
首句“风蒲猎猎弄轻柔”,以“猎猎”形容风声,形象地展现了风吹动蒲草时的动态美,同时“弄轻柔”则赋予了这种景象一种活泼与温柔的气息,仿佛蒲草在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轻盈的姿态。
次句“欲立蜻蜓不自由”,通过蜻蜓这一小生物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蜻蜓想要站立却难以保持平衡的状态,既表现了蜻蜓的可爱与脆弱,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存在的不易与和谐共存的微妙关系。
第三句“五月临平山下路”,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中。五月,正是江南水乡荷花盛开的季节;临平山下的道路,则是诗人行进的路径,这样的设定为后续的景物描写提供了舞台。
最后一句“藕花无数满汀洲”,以“无数”强调了荷花的数量之多,而“满汀洲”则描绘出一片荷花覆盖整个河洲的壮观景象。荷花的盛开不仅渲染了夏日的生机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临平道中五月时节的自然美景,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有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
灵境信幽绝,芳时重暄妍。
再来及兹胜,一遇非无缘。
万木柔可结,千花敷欲然。
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
石壁开精舍,金光照法筵。
真空本自寂,假有聊相宣。
复此灰心者,仍追巢顶禅。
简书虽有畏,身世亦相捐。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
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
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斗柄欲东指,吾兄方北游。
无媒谒明主,失计干诸侯。
夜雪入穿履,朝霜凝敝裘。
遥知客舍饮,醉里闻春鸠。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
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
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
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