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传有白猿洞,此地空遗碧玉环。
白猿不知何日去,玉环早已出人间。
长松百尺跨短壑,飞鹭几点起前湾。
借问山人何年往,云生谷口欲忘还。
昔人传有白猿洞,此地空遗碧玉环。
白猿不知何日去,玉环早已出人间。
长松百尺跨短壑,飞鹭几点起前湾。
借问山人何年往,云生谷口欲忘还。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飞来寺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哲理思考。
首联“昔人传有白猿洞,此地空遗碧玉环”,以“昔人”与“空遗”开篇,营造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白猿洞传说中的神秘与碧玉环的遗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白猿的“不知何日去”,与玉环的“早已出人间”,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消失的惋惜之情。
颔联“白猿不知何日去,玉环早已出人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白猿的离去和玉环的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颈联“长松百尺跨短壑,飞鹭几点起前湾”,转而描写眼前的自然景象。百尺长松跨越短小的山谷,飞鹭在前方的河湾中起舞,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之美。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尾联“借问山人何年往,云生谷口欲忘还”,则将思绪引向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人以“山人”为对象,询问其离世的时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憧憬和对尘世的厌倦。云生谷口,象征着归隐的渴望,欲忘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东风日边起,草木一时春。
自笑中华路,年年送远人。
记言闻直史,筑室面层阿。
岂不承明入,终云幽意多。
沈冥高士致,休浣故人过。
前岭游氛灭,中林芳气和。
兹辰阻佳趣,望美独如何。
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
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