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腾六尺碣,标置羽客坟。
龟螭尚坚完,字画稍破分。
道士惜故物,编扶使长存。
前已三百年,后当几何春。
昔诵八哀咏,颇推李邕文。
披襟喜此逢,再读目愈昏。
道固难洞达,辞犹不雄浑。
岂殊沸鸣蛙,见谓鼓吹繁。
惜哉开元盛,乃乏史笔人。
复疑少陵翁,赏识或失真。
凡例竟何有,占招仅成言。
当时干谒儿,误听一走门。
富贵世所擅,文章我知论。
忼慨韩柳思,不返撰述魂。
腾腾六尺碣,标置羽客坟。
龟螭尚坚完,字画稍破分。
道士惜故物,编扶使长存。
前已三百年,后当几何春。
昔诵八哀咏,颇推李邕文。
披襟喜此逢,再读目愈昏。
道固难洞达,辞犹不雄浑。
岂殊沸鸣蛙,见谓鼓吹繁。
惜哉开元盛,乃乏史笔人。
复疑少陵翁,赏识或失真。
凡例竟何有,占招仅成言。
当时干谒儿,误听一走门。
富贵世所擅,文章我知论。
忼慨韩柳思,不返撰述魂。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名为《麻姑山诗·读李邕天师碣文》。诗中描绘了对古代碑文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腾腾六尺碣,标置羽客坟”描绘了一块六尺高的石碑,上面刻着道士的墓志铭。接着,“龟螭尚坚完,字画稍破分”描述了石碑上的图案和文字虽历经岁月仍保持完整,但字迹已经有些模糊。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古代艺术和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道士惜故物,编扶使长存”则展现了道士对这些历史遗迹的珍视,希望它们能够长久保存。接下来的“前已三百年,后当几何春”则将时间概念引入,暗示了历史的流逝与变迁。
“昔诵八哀咏,颇推李邕文”提到了李邕的碑文,诗人曾读过并推崇其作品。这表明了对古代文学的欣赏与传承。而“披襟喜此逢,再读目愈昏”则表达了诗人再次阅读时的感慨,以及岁月带来的视力衰退。
“道固难洞达,辞犹不雄浑”是对碑文内容的评价,认为其中蕴含的道义难以完全理解,语言也不够雄壮。接着,“岂殊沸鸣蛙,见谓鼓吹繁”以青蛙的叫声比喻,表达了对某些作品过于喧嚣、缺乏深度的批评。
“惜哉开元盛,乃乏史笔人”感叹在唐朝盛世,却缺少记录历史的杰出人物。而“复疑少陵翁,赏识或失真”则提到杜甫(少陵翁)可能对某些作品的评价不够准确。
最后,“凡例竟何有,占招仅成言”表达了对古代文献记载的质疑,认为其中的规则和解释可能并不全面。而“当时干谒儿,误听一走门”则讽刺了那些为了求取名利而盲目追求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碑文的解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文学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