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薄风烟见故城,依然山峻复泉清。
燕颠秦踬千年后,剩得虚名说庆卿。
披薄风烟见故城,依然山峻复泉清。
燕颠秦踬千年后,剩得虚名说庆卿。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荆轲城杂咏(其一)》。在诗中,诗人以荆轲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
首句“披薄风烟见故城”,开篇即展现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意境,仿佛在轻薄的雾气中,诗人得以窥见那座古老的城市。这里的“薄风烟”不仅描绘了荆轲城周围的自然景象,也隐喻着历史的轻盈与飘渺,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厚重。
接着,“依然山峻复泉清”一句,诗人将笔触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山峦依旧高耸,泉水依然清澈,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不变之美的颂扬。在历史的变迁中,自然之美却能永恒存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的空间。
“燕颠秦踬千年后,剩得虚名说庆卿。”最后两句,诗人将视角转向历史人物,提到了荆轲,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他的故事虽已过去千年,但其英勇与忠诚的名声仍然被人传颂。通过“燕颠秦踬”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以及他所代表的不屈精神。尽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荆轲的名字却因其所承载的历史意义而得以流传,成为后人铭记与敬仰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赞颂。在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反思,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品质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洛生闲咏正抽毫,忽傍旌旗著战袍。
檄下连营皆破胆,剑离孤匣欲吹毛。
清秋月色临军垒,半夜淮声入贼壕。
除却征南为上将,平徐功业更谁高。
曾见凌风上赤霄,尽将华藻赴嘉招。
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海舶遥。
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
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