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城下阵云黄,白马关前月似霜。
百战雄图余玉垒,累朝形势固金汤。
天晴铁骑排空见,日落龙沙四望长。
惟有泺江呜咽水,年年常自绕边墙。
乌桓城下阵云黄,白马关前月似霜。
百战雄图余玉垒,累朝形势固金汤。
天晴铁骑排空见,日落龙沙四望长。
惟有泺江呜咽水,年年常自绕边墙。
这首清代曹锡宝的《秋日塞上杂咏(其二)》描绘了乌桓城下战争的痕迹和边塞的壮丽景色。首句“乌桓城下阵云黄”以黄云暗示战场的肃杀气氛,乌桓城的历史背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次句“白马关前月似霜”则通过皎洁的月光映照出边关的冷峻与寂静。
“百战雄图余玉垒,累朝形势固金汤”两句,诗人赞美了历朝历代在这一带构筑的坚固防御工事,将它们比喻为玉垒和金汤,显示出边防的稳固和军事智慧。接下来,“天晴铁骑排空见,日落龙沙四望长”描绘了晴朗天气下骑兵队伍的威武和辽阔的边疆视野。
最后,诗人以“泺江呜咽水,年年常自绕边墙”作结,以河水的悲鸣声象征着边疆的哀愁和无尽的守卫,表达了对边关将士坚守职责的敬意和对边疆安宁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融入了历史沧桑和战争记忆,展现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危的深沉思考。
昭代陶淳化,多方出异材。
鸣岐闻凤鸟,清道服龙媒。
养素稠山僻,观奇载籍该。
为珍如宝璧,奋迹起蒿莱。
未展垂纶趣,初承劝驾催。
羔羊填委巷,驷马践轻埃。
战艺锋无敌,搜贤网正恢。
上书追偃乐,作赋并邹枚。
奋发真从此,游观亦壮哉。
云霄千万里,瞻望重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