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苦雨后和乔师召喜晴韵四首·其二》
《苦雨后和乔师召喜晴韵四首·其二》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六月穷阴四野同,忧时不羡鲁僖公。

农夫正恐秋将至,圣主深劳日过中。

阴气渐随金令伏,阳乌还照火云空。

犹怜怒雨号风夜,破屋飞茅定几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阴雨连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农事的关切。首句“六月穷阴四野同”点明时节与环境,渲染出一片阴冷萧瑟的氛围。接着“忧时不羡鲁僖公”,诗人以鲁僖公自比,表达了在国事艰难之时,自己并不羡慕古代君王的安逸生活,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农夫正恐秋将至,圣主深劳日过中”两句,从农夫的角度出发,表现了他们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担忧,以及对君主的深切关怀。农夫害怕秋季的到来会影响收成,而君主则日夜操劳,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而努力。这种对百姓疾苦的体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仁爱之心。

“阴气渐随金令伏,阳乌还照火云空”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阴云逐渐散去,阳光重新普照大地,象征着困境中的希望与光明。这里运用了“金令”这一古代历法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季节更替的过程。

最后,“犹怜怒雨号风夜,破屋飞茅定几重”表达了诗人对风雨交加夜晚的同情,以及对那些生活在简陋破败房屋中的人们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农事的关切、对君主的体恤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体现了明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题金山四首·其二

老大疏慵百不堪,倦游犹未脱征衫。

君王若许投簪去,拟与头陀共此岩。

(0)

种德堂

我本农家世贱贫,一门相继亦簪绅。

当知来处非今日,莫学诗人只为身。

(0)

咏松·其二

古邑荒凉但有松,浓阴夹道势腾空。

行人破暑忙归去,未必茅檐有此风。

(0)

何彦清梅诗二绝用韵颇严诸公相率同和·其二

只把南枝作雪看,一般风韵照人寒。

当年儿女还知此,定借君来答谢安。

(0)

戊子春术者刘五星谓予寿有八十一感而有作二首·其二

多少同年尽溘然,我今独喜尚安全。

傥延朝夕诚为幸,敢谓犹能十五年。

(0)

虞美人·其三泛舟东下

从来强作游秦计。只有貂裘敝。休论范叔十年寒。

看取星星种种、坐儒冠。江湖旧日渔竿手。

初把黄花酒。且凭洛水送归船。

想见淮南秋尽、水如天。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