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穷阴四野同,忧时不羡鲁僖公。
农夫正恐秋将至,圣主深劳日过中。
阴气渐随金令伏,阳乌还照火云空。
犹怜怒雨号风夜,破屋飞茅定几重。
六月穷阴四野同,忧时不羡鲁僖公。
农夫正恐秋将至,圣主深劳日过中。
阴气渐随金令伏,阳乌还照火云空。
犹怜怒雨号风夜,破屋飞茅定几重。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阴雨连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农事的关切。首句“六月穷阴四野同”点明时节与环境,渲染出一片阴冷萧瑟的氛围。接着“忧时不羡鲁僖公”,诗人以鲁僖公自比,表达了在国事艰难之时,自己并不羡慕古代君王的安逸生活,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农夫正恐秋将至,圣主深劳日过中”两句,从农夫的角度出发,表现了他们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担忧,以及对君主的深切关怀。农夫害怕秋季的到来会影响收成,而君主则日夜操劳,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而努力。这种对百姓疾苦的体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仁爱之心。
“阴气渐随金令伏,阳乌还照火云空”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阴云逐渐散去,阳光重新普照大地,象征着困境中的希望与光明。这里运用了“金令”这一古代历法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季节更替的过程。
最后,“犹怜怒雨号风夜,破屋飞茅定几重”表达了诗人对风雨交加夜晚的同情,以及对那些生活在简陋破败房屋中的人们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农事的关切、对君主的体恤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体现了明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