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阴剥尽一阳生,又见东山水上行。
冷笑云门多口老,却来日午打三更。
群阴剥尽一阳生,又见东山水上行。
冷笑云门多口老,却来日午打三更。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智愚所作,名为《偈颂十七首(其九)》。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
"群阴剥尽一阳生",这里的“群阴”象征着世间万物的阴暗面或困难时期,“一阳生”则寓意着生机与希望的初露,暗示冬天过去春天来临,黑夜之后黎明到来。这句话寓言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又见东山水上行",描绘了诗人或修行者在东山之上的水上行走,可能是泛舟湖上,也可能是象征人生的旅途。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及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
"冷笑云门多口老",“云门”是禅宗丛林中的一座寺庙,而“多口老”可能指的是那些好议论、爱说闲话的人。诗人以冷笑表达对这类人的不屑,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无谓纷扰的淡然。
"却来日午打三更",日午本应是白天最明亮的时候,但诗人却说在日正当中打起了三更(半夜),这可能象征着在世俗喧嚣中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禅宗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看透生死的智慧,体现了禅宗的意境和诗人的人生哲学。
就岩阿深处,结层屋,上空蒙。
喜着屐穿花,卷帘看雨,拄笏临风。玲珑。
夏云一片,隔篱芭、独立舞仙风。
睍睕黄鹂个个,阴森绿树重重。吟翁。无日不诗筒。
杯酒尽从容。更罅石盘梅,阳坡护笋,曲坞移松。
芙蓉。古台直上,倚高寒、长啸月明中。
谁信扁舟苕霅,得游阆苑崆峒。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苎衫乌帽,笔床谈麈。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算驱驰三十余岁,只将光景虚度。
野云本是无心物,办得几多霖雨。还自许。
量绵力粗才,犹可松筠主。天方见与。
把村落溪山,风烟朝夕,着在最佳处。
青年志,万一容裨当宁。何惭与哙为伍。
归来千仞冈头看,却笑瓮天飞舞。方学圃。
要摘我园蔬,细和渊明句。譊譊醉语。
道咫尺重阳,登高落帽,休竞汨罗渡。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