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十七首·其九》
《偈颂十七首·其九》全文
宋 / 释智愚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群阴剥尽一阳生,又见东山水上行。

冷笑云门多口老,却来日午打三更。

(0)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智愚所作,名为《偈颂十七首(其九)》。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

"群阴剥尽一阳生",这里的“群阴”象征着世间万物的阴暗面或困难时期,“一阳生”则寓意着生机与希望的初露,暗示冬天过去春天来临,黑夜之后黎明到来。这句话寓言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又见东山水上行",描绘了诗人或修行者在东山之上的水上行走,可能是泛舟湖上,也可能是象征人生的旅途。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及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

"冷笑云门多口老",“云门”是禅宗丛林中的一座寺庙,而“多口老”可能指的是那些好议论、爱说闲话的人。诗人以冷笑表达对这类人的不屑,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无谓纷扰的淡然。

"却来日午打三更",日午本应是白天最明亮的时候,但诗人却说在日正当中打起了三更(半夜),这可能象征着在世俗喧嚣中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禅宗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看透生死的智慧,体现了禅宗的意境和诗人的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释智愚
朝代:宋   号:虚堂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生辰:1185年—1269年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猜你喜欢

鹧鸪天.何尊师故居

万木森森秀野堂。黄鹂两两鹤双双。

翠岩云巧苍松暗,玉洞月明丹桂香。

移笔架,拂琴床。赋诗争看水云乡。

重来只有黄冠老,落日空斋挂钵囊。

(0)

木兰花慢.德清县圃爱山亭

就岩阿深处,结层屋,上空蒙。

喜着屐穿花,卷帘看雨,拄笏临风。玲珑。

夏云一片,隔篱芭、独立舞仙风。

睍睕黄鹂个个,阴森绿树重重。吟翁。无日不诗筒。

杯酒尽从容。更罅石盘梅,阳坡护笋,曲坞移松。

芙蓉。古台直上,倚高寒、长啸月明中。

谁信扁舟苕霅,得游阆苑崆峒。

(0)

题官舍壁

官舍千峰里,迎秋气已清。

池烟明鹤影,林雨断蝉声。

红惜芙蓉落,青怜薜荔生。

今朝少公事,吟啸且怡情。

(0)

水龙吟.送余干教邓觉非归吴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苎衫乌帽,笔床谈麈。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0)

摸鱼儿.次明初为寿韵

算驱驰三十余岁,只将光景虚度。

野云本是无心物,办得几多霖雨。还自许。

量绵力粗才,犹可松筠主。天方见与。

把村落溪山,风烟朝夕,着在最佳处。

青年志,万一容裨当宁。何惭与哙为伍。

归来千仞冈头看,却笑瓮天飞舞。方学圃。

要摘我园蔬,细和渊明句。譊譊醉语。

道咫尺重阳,登高落帽,休竞汨罗渡。

(0)

蓦山溪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