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灵石赋顽庵·其二》
《过灵石赋顽庵·其二》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古风

学顽未到顽之孙,再拜顽庵求入门。

当时此老有何说,火后茎茅今尚存。

人贫信是思旧债,一饭重寻香积界。

堂上未瞻痴绝翁,溪头已见随流菜。

惟顽显顽分不分,以水投水无留文。

地炉火暖坐自睡,金博朝参寒起云。

与君相个君莫逆,向来不疏今不密。

明朝山住云自飞,后会有无俱不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拜访名为“顽庵”的地方,通过与“顽”字相关的意象和情境,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友情的理解。

首句“学顽未到顽之孙,再拜顽庵求入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顽”的追求和渴望深入理解的决心。接着,“当时此老有何说,火后茎茅今尚存”,通过回忆与一位老者的对话,以及老者住所中仅存的火后茎茅,暗示了智慧与真理的传承虽历经岁月,却依然存在。

“人贫信是思旧债,一饭重寻香积界”,诗人通过描述人在贫困时对过往恩情的怀念,以及对“香积界”(佛教中指供奉食物的场所)的追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善良行为的珍视。

“堂上未瞻痴绝翁,溪头已见随流菜”,这两句通过对比堂上未见的“痴绝翁”与溪边随波逐流的蔬菜,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惟顽显顽分不分,以水投水无留文”,诗人通过“顽”字的反复出现,探讨了坚持自我与顺应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本真的重要性。

“地炉火暖坐自睡,金博朝参寒起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静坐炉旁取暖的情景,以及清晨参拜时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与君相个君莫逆,向来不疏今不密”,诗人表达了与朋友之间深厚而纯粹的友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种关系都保持着不变的亲密。

最后,“明朝山住云自飞,后会有无俱不知”,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结束,预示着未来未知但充满希望,体现了对生活和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送唐郎中还留都兼寄黄仓曹

严程风雪肃旌旄,君去留京总署劳。

馈饷暂烦萧相国,孝廉谁似范功曹。

红亭握手惟孤剑,白发交情只浊醪。

同舍黄郎应问我,自怜憔悴掩蓬蒿。

(0)

草堂秋日四首·其三

芙蓉开向越江头,晚色萧萧倦倚楼。

目尽关山千里月,风传砧杵万家秋。

秦人独抱漳滨病,楚客难禁泽畔愁。

此际相思正无限,况逢边雁下汀洲。

(0)

古意二首·其一

窦家夫婿远从军,少妇闺中织锦文。

沙幕关山犹在望,玉门音信未堪闻。

可怜芦叶吹秋月,不见菱花落晚云。

谁遣琵琶传塞外,至今犹恨汉明君。

(0)

卜居

淮南桂树久相招,白社归来有药苗。

多病已妨年少日,端居犹愧圣明朝。

南临绝海风烟迥,北望中原涕泪遥。

卜筑江干聊遣兴,岁寒门径转萧条。

(0)

同罗曜文夜饮从弟华宅

闻有一斗酒,相携倒接䍦。

主人非北海,词客似南皮。

山月照弹瑟,溪风吹钓丝。

秋怀今夕赋,偏赏惠连诗。

(0)

少司寇大庾刘公出示郑少谷所书李空同何大复诗同赋

郑老忧时士,李何晞古心。

斯人不可作,吾党只沾襟。

白雪寡和曲,朱弦三叹音。

抚卷怜余晚,千秋遗恨深。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