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都归一梦了。曾向邯郸,枕上教知道。
百岁年光谁得到。其间忧患知多少。
无事且频开口笑。纵酒狂歌,销遣闲烦恼。
金谷繁花春正好。玉山一任樽前倒。
万事都归一梦了。曾向邯郸,枕上教知道。
百岁年光谁得到。其间忧患知多少。
无事且频开口笑。纵酒狂歌,销遣闲烦恼。
金谷繁花春正好。玉山一任樽前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蝶恋花·其三》。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非常丰富,下面将对诗句进行鉴赏。
"万事都归一梦了。曾向邯郸,枕上教知道。"
这两句开篇就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虚幻人生的态度。"万事"涵盖了人生所有的事件和遭遇,而"都归一梦了"则表明诗人对这一切的看法,认为它们终究如同一场梦境而已。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无奈,也隐含着一种宿命论的哲学思考。接着,"曾向邯郸"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事件或故事,而"枕上教知道"则暗示诗人通过夜间的独自思考,对这些事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百岁年光谁得到。其间忧患知多少。"
这里,诗人转向对生命长度和其中苦难的感慨。"百岁年光"指的是人的寿命,即使是最长的一生,也不过是一个世纪。而"谁得到"则是在问,在这有限的人生中,谁能真正把握住时间,实现自己的愿望?紧接着的"其间忧患知多少"则表达了人生中的苦难和忧虑是无法计数的。
"无事且频开口笑。纵酒狂歌,销遣闲烦恼。"
这两句则表现出诗人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没有特别事情发生的时候("无事"),诗人主张多笑容,因为笑能带来正面的情绪和氛围。而"纵酒狂歌,销遣闲烦恼"则是在提倡通过饮酒高声歌唱来释放日常生活中的烦恼。这里的"纵"字表达了一种放纵自我、不拘小节的情感。
"金谷繁花春正好。玉山一任樽前倒。"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美好景象和豪迈饮酒情形的描绘。"金谷繁花"可能指的是一个充满黄金色花朵的地方,代表了春天的美丽与繁华。而"玉山一任樽前倒"则是在描述诗人在美丽的玉山之下,将酒杯倾斜,尽情享受饮酒的乐趣。这里的"一任"意味着不加以节制,不设防备地投入到这种快乐中去。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生命长度与苦难、积极生活态度和放纵享乐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乃祖至和间,忠谋书鼎彝。
但知陛下圣,岂知吾言危。
元祐爱君语,读者犹涕洟。
典刑今不亡,盛德故在兹。
岁晚子过我,秀若斋房芝。
持身蹈规矩,出语无瑕疵。
向来长安道,讵肯舍灵龟。
万里一泮宫,行囊几新诗。
湘山足幽胜,而水清涟漪。
登临岂不乐,邂逅枌榆思。
我懒抱僻学,绝弦理朱丝。
子独慕千载,悠然契心期。
岂不为我留,感此节物移。
临岐抚陈编,为子三噫嘻。
高深谅何极,循求有端倪。
愿言勉事此,奕叶光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