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双髻山,瀑布泻云间。
尘世自疑水,禅门长去关。
茯神松不异,藏宝石俱闲。
向此师清业,如何方可攀。
峨峨双髻山,瀑布泻云间。
尘世自疑水,禅门长去关。
茯神松不异,藏宝石俱闲。
向此师清业,如何方可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禅意图景。开篇"峨峨双髻山,瀑布泻云间",通过对双峰山的形象描述,展示了山的雄伟与瀑布的壮丽,瀑布如同天上的云朵一般,在山间穿流不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尘世自疑水,禅门长去关"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怀疑与逃避,以及对于禅门清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关”字,不仅指物理上的屏障,更有精神上的一种隔绝。
接着"茯神松不异,藏宝石俱闲"一句,以自然景物比喻禅者的境界。茯苓神是一种传说中能长生不老的仙草,而这里与松树相提并论,皆指向一种超凡脱俗的生命状态。藏宝石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珍贵,"俱闲"二字,意味着这些自然之物与禅者的精神世界同样处于一种从容不迫的状态。
最后一句"向此师清业,如何方可攀"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和尚清净生活的仰慕,以及对于这种高洁境界的追求。这里的“攀”字,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攀登,更有心灵层面上的向往与努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超脱和对禅门清静生活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精神境界提升的渴望,是一首融合了山水田园与禅学思想的佳作。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