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花开烂熳,宿雨滞淋漓。
且蜡黄桑屐,难抛白接䍦。
南山空怅望,秋色半离披。
可笑餐英客,阴晴两不知。
晚花开烂熳,宿雨滞淋漓。
且蜡黄桑屐,难抛白接䍦。
南山空怅望,秋色半离披。
可笑餐英客,阴晴两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村庄中的一场菊雨景象,充满了深秋的萧瑟与静谧之美。
首句“晚花开烂熳”,描绘了晚秋时节花朵依然绽放的景象,虽是晚秋,但花儿依旧绚烂,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接着,“宿雨滞淋漓”则通过一场夜雨,渲染出秋日特有的湿润与凉意,雨滴在枝叶上停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雨后秋景的独特韵味。
“且蜡黄桑屐,难抛白接䍦”两句,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蜡黄色的桑屐(古代的一种木制鞋)和白色的头巾(接䍦),这些日常用品在诗中被赋予了季节的色彩,进一步烘托出秋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行踪与生活状态,他或许正漫步于秋雨之中,感受着季节的更迭。
“南山空怅望,秋色半离披”则将视角转向远方,南山之上,诗人遥望,心中满是淡淡的忧伤与期待。秋色已过半,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转换,这种离别感让人心生感慨。
最后,“可笑餐英客,阴晴两不知”以反讽的口吻,点出了诗题中的“菊雨”。餐英客,即以菊花为食的隐士,此处暗指诗人自己。面对这场菊雨,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都未能察觉,仿佛置身于自然之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疏离感,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嘲。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菊花、山色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一幅深秋时节的静美画卷,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自然与人关系的深刻思考。
匡庐高高不可极,积气天近寒云值。
晴空风雨飘长虹,掩映光连湖水碧。
香炉日暖赤霞明,禹碣苍崖青藓匿。
我曾浩荡纵襟期,凭虚不觉心魂歇。
方伯奇情天外开,降灵嵩岳见弘才。
暂假东山恣游屐,南历三湘北五台。
浔阳两度访庐山,玉渊潭水照心颜。
不惜招携方外侣,野田麋鹿喜追攀。
白鹤棋声泉石里,柴桑人家明灭间。
遂淩绝顶驰逸驾,叠壁高奇竞叱咤。
奔激洪涛万木声,旋风吹尽层峦下。
浮云走处巨石移,咫尺丹梯不敢跨。
天池寺,佛手岩,清江九派过征帆。
山前山后围松杉,且携明月卧萝庵。
闲枕清风酒半酣,岘山真笑羊公憨。
方伯言,余侧耳,嗒然丧我忘非是。
七十东坡閒羡此,蝴蝶栩栩誇庄子,将閒索閒何足齿。
圯桥已进老人履,东山忽为苍生起。
把臂一笑聊相视,林响斋钟我说止。
《陪郭适庵方伯游匡庐》【明·释今覞】匡庐高高不可极,积气天近寒云值。晴空风雨飘长虹,掩映光连湖水碧。香炉日暖赤霞明,禹碣苍崖青藓匿。我曾浩荡纵襟期,凭虚不觉心魂歇。方伯奇情天外开,降灵嵩岳见弘才。暂假东山恣游屐,南历三湘北五台。浔阳两度访庐山,玉渊潭水照心颜。不惜招携方外侣,野田麋鹿喜追攀。白鹤棋声泉石里,柴桑人家明灭间。遂淩绝顶驰逸驾,叠壁高奇竞叱咤。奔激洪涛万木声,旋风吹尽层峦下。浮云走处巨石移,咫尺丹梯不敢跨。天池寺,佛手岩,清江九派过征帆。山前山后围松杉,且携明月卧萝庵。闲枕清风酒半酣,岘山真笑羊公憨。方伯言,余侧耳,嗒然丧我忘非是。七十东坡閒羡此,蝴蝶栩栩誇庄子,将閒索閒何足齿。圯桥已进老人履,东山忽为苍生起。把臂一笑聊相视,林响斋钟我说止。
https://shici.929r.com/shici/gVEjPi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