邃谷长林隐者宫,王图帝略一廛中。
青编夜听镫前雨,黄犊春行陇上风。
菽水已知移孝具,草庐未展济时功。
涸麟亦自沾升斗,时傍衡门问伏龙。
邃谷长林隐者宫,王图帝略一廛中。
青编夜听镫前雨,黄犊春行陇上风。
菽水已知移孝具,草庐未展济时功。
涸麟亦自沾升斗,时傍衡门问伏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者在幽谷深林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国家大计的思考与关注。
首联“邃谷长林隐者宫,王图帝略一廛中”,开篇即点出隐者所处环境的幽静与远离尘嚣,同时也暗示了隐者虽隐居山林,但心系天下,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关注。这里的“王图帝略”指的是帝王的谋略与宏图,隐者虽不在朝廷,却能洞察时局,体现了其高远的见识与深沉的忧国情怀。
颔联“青编夜听镫前雨,黄犊春行陇上风”,进一步描绘了隐者的生活场景。夜晚,他坐在灯下翻阅古书,倾听窗外的雨声,这既是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对自然界的感悟。春天里,黄牛在田间劳作,微风吹过,带来生机与希望。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隐者既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态度。
颈联“菽水已知移孝具,草庐未展济时功”,表达了隐者虽然身处简陋的草庐之中,但心中已有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意愿。这里“菽水”借指日常生活的简单满足,“移孝”则意味着将孝道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不仅孝敬父母,也致力于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草庐未展济时功”则表明隐者虽暂时隐居,但内心充满着为时局贡献力量的雄心壮志。
尾联“涸麟亦自沾升斗,时傍衡门问伏龙”,以“涸麟”自比,比喻自己虽处于困境,但仍渴望得到帮助或启示,如同干涸的麒麟希望能得到一滴雨水的滋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希望有机会接近那些能够指点迷津、引领时代的人物(“伏龙”),共同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一联体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抱有积极向上、寻求变革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隐者独特的生活哲学与人生追求,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