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寄喻景山》
《和寄喻景山》全文
宋 / 陈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朱门到老几人还,赢得阶庭著藓班。

曾似高人无俗累,解将碧巘照朱颜。

趣超今古沉酣外,句入云烟缥缈间。

白首纷纷自名利,天公最惜是清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ǐngshān
sòng / chén

zhūméndàolǎorénháiyíngjiētíngzhùxiǎnbān

cénggāorénlèijiějiāngyǎnzhàozhūyán

chāojīnchénhānwàiyúnyānpiǎomiǎojiān

báishǒufēnfēnmíngtiāngōngzuìshìqīngxián

注释
朱门:富贵人家。
阶庭:庭院。
著藓班:长满青苔。
高人:品格高尚的人。
俗累:世俗的牵累。
碧巘:青山翠峰。
趣超:兴趣超越。
沉酣:深沉的陶醉。
句入:诗句融入。
白首:白发。
名利:名和利。
清闲:清静悠闲。
翻译
富贵人家到老有多少能保持呢,只留下庭院青苔斑驳。
他们曾像高洁之士摆脱世俗牵绊,用青山翠峰映照红颜。
他们的兴趣超越古今,沉浸于深沉的陶醉之中,诗句如云雾缭绕般飘渺。
然而,白发苍苍的人们还在为名利奔波,只有天公最懂得欣赏清闲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的《和寄喻景山》。诗中,诗人通过对朱门贵族的观察,揭示了富贵人家繁华背后不易长久的主题。"朱门到老几人还"一句,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即使是权贵之家,也难以保全长久的荣华。"赢得阶庭著藓班"描绘了豪门庭院的荒凉景象,苔藓滋生,象征着富贵不再。

诗人接着以"曾似高人无俗累"赞美那些超脱世俗、心境高洁的人,他们如同高山清流,能够映照出美好的容颜。"趣超今古沉酣外,句入云烟缥缈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趣和超凡诗才的赞赏,认为其意境深远,超越了尘世的沉醉和纷扰。

最后,诗人批评了那些白首相争名利的行为,认为天公(自然或命运)最为珍视的是清闲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陈宓
朝代:宋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猜你喜欢

题画兰赠张子升

萋萋萧艾岂为群,秀色曾从九畹分。

采得芳菲堪作佩,临风只合赠湘君。

(0)

送李太守归乡·其八

拂衣归去鬓如班,草得玄经合闭关。

多少匡时筹未展,还看安石起东山。

(0)

秋日閒居和张隆甫韵·其八

一间容膝地,何处想楼台。

土木形全毁,星霜鬓屡催。

飘零荷叶佩,潦倒菊花杯。

不是求羊辈,蓬门莫浪开。

(0)

咏史十首·其九靖节

栗里有高人,浮云无所累。有酒但相招,陶然?一醉。

采菊坐东篱,慨然发长喟。

身世两悠悠,那得长相寄。

白日梦羲皇,千载一高视。

解带谢时人,风流此未坠。

(0)

题南郭别业·其一

一气散鸿濛,万汇纷天壤。

局促辕下驹,无乃婴世网。

所以古达人,翛然濠濮想。

鱼鸟日相亲,林木耽苍莽。

子也乐郊居,白云缔幽赏。

昏日憺忘归,超然神自爽。

仰眺烟峦姿,俯聆溪濑响。

衡门足栖迟,无劳歌独往。

(0)

古诗·其一

合浦产明珠,澧泽茁芳草。

褰裳欲采之,将以遗所好。

所好隔天涯,戚戚伤怀抱。

岁寒雨雪多,游子悲远道。

思君重踌躇,一夜令人老。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