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里有高人,浮云无所累。有酒但相招,陶然?一醉。
采菊坐东篱,慨然发长喟。
身世两悠悠,那得长相寄。
白日梦羲皇,千载一高视。
解带谢时人,风流此未坠。
栗里有高人,浮云无所累。有酒但相招,陶然?一醉。
采菊坐东篱,慨然发长喟。
身世两悠悠,那得长相寄。
白日梦羲皇,千载一高视。
解带谢时人,风流此未坠。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咏史十首(其九)靖节》描绘了一位隐逸高人,居住在栗里的形象。他超脱尘世,不受世俗浮云所累,过着简朴的生活,只要有酒就邀请朋友共饮,沉醉于自然与宁静之中。他在东篱下采菊,感叹人生的无常和身世的飘忽,无法长久寄托。诗人想象自己如同远古的圣贤羲皇,保持着高尚的风度,即使在现实中,这种风流倜傥的精神并未消逝。
诗中通过这位靖节先生的形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古代高士风范的敬仰和传承。整体风格质朴自然,情感深沉,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