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雨过庭除,病骨崚嶒不自扶。
强倚阑干成小立,萧疏,立困依然作宰予。
惊觉失华胥,楼外青山落照馀。
谁似庄周能化蝶,蘧蘧,心上闲愁一点无。
鸣雨过庭除,病骨崚嶒不自扶。
强倚阑干成小立,萧疏,立困依然作宰予。
惊觉失华胥,楼外青山落照馀。
谁似庄周能化蝶,蘧蘧,心上闲愁一点无。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所作的《南乡子·八咏楼作》中的片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雨后的小景,展现了自己病弱的身体和复杂的心境。
"鸣雨过庭除",以雨声起兴,暗示了诗人独处的环境,雨声敲打在庭院的台阶上,显得格外清晰。"病骨崚嶒不自扶",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因病体瘦弱,连站立都需勉强支撑的艰难状态。
"强倚阑干成小立",诗人试图凭借栏杆支撑,但身体虚弱,只能勉强站立,这画面流露出他的孤独与坚韧。"萧疏,立困依然作宰予",宰予是孔子弟子,这里诗人自比宰予,表达自己虽处境艰难,但仍保持着儒家的坚韧精神。
"惊觉失华胥",诗人从梦中惊醒,可能梦境中的美好与现实形成对比,更显现实的苦涩。"楼外青山落照馀",描绘了窗外的景色,青山在夕阳下显得更加苍茫,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谁似庄周能化蝶,蘧蘧,心上闲愁一点无",诗人借用庄子化蝶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超脱现实烦恼的愿望。然而,他内心深处仍有一丝无法摆脱的"闲愁",显示出即使有超然之想,也无法完全消除现实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既有病弱之人的无奈,又有对超脱的向往,体现了刘基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