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非公事,扁舟进此门。
山云寒不雨,江路曲通村。
玩世吾何有,长途马不存。
晚来堪一醉,江月照空樽。
白发非公事,扁舟进此门。
山云寒不雨,江路曲通村。
玩世吾何有,长途马不存。
晚来堪一醉,江月照空樽。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石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画面。首句“白发非公事”,以白发象征诗人年华老去,但并非因公事繁重所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态度。次句“扁舟进此门”,通过扁舟入山门,暗示诗人选择的是隐逸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山云寒不雨”,写山间的云雾虽冷却不带来降雨,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江路曲通村”进一步描绘了山水间的道路蜿蜒曲折,通往宁静的村庄,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融入其中的愿望。
“玩世吾何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认为世间纷扰与己无关。“长途马不存”则借马匹不在长途跋涉中,暗喻自己无意于仕途奔波。最后两句“晚来堪一醉,江月照空樽”,诗人决定在傍晚时分借酒浇愁,对着空酒杯,只有江月相伴,流露出孤独而超脱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自我,体现了陈献章在明初文人中追求隐逸、超脱世俗的个性。
迢递关河隔,天涯各一方。
相思愁万斛,忆别泪千行。
迹已空兰若,春还到海棠。
病中消岁月,客里惜韶光。
北雁传书远,南云引领望。
关心新节物,回首旧词场。
月落知情重,江流与梦长。
卷帘人寂寂,极目倚回廊。
严霜倒浸帘栊冷,半壁孤镫寒耿耿。
秋老啼残络纬声,月明瘦尽梧桐影。
啼乌有意隔纱窗,窗里愁人泪一双。
两两饥儿啼下国,迢迢赪尾滞寒江。
机中锦字休裁怨,且织征衣还寄远。
天涯若问此时愁,一江春水犹嫌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