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霜倒浸帘栊冷,半壁孤镫寒耿耿。
秋老啼残络纬声,月明瘦尽梧桐影。
啼乌有意隔纱窗,窗里愁人泪一双。
两两饥儿啼下国,迢迢赪尾滞寒江。
机中锦字休裁怨,且织征衣还寄远。
天涯若问此时愁,一江春水犹嫌浅。
严霜倒浸帘栊冷,半壁孤镫寒耿耿。
秋老啼残络纬声,月明瘦尽梧桐影。
啼乌有意隔纱窗,窗里愁人泪一双。
两两饥儿啼下国,迢迢赪尾滞寒江。
机中锦字休裁怨,且织征衣还寄远。
天涯若问此时愁,一江春水犹嫌浅。
这首清代张令仪的《秋夜长》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首句“严霜倒浸帘栊冷”以严霜侵袭窗户,渲染出秋夜的寒冷,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接着,“半壁孤镫寒耿耿”写孤灯照耀半边墙壁,灯光微弱而持久,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
“秋老啼残络纬声,月明瘦尽梧桐影”两句通过络纬(纺织娘)的残鸣和梧桐树在月光下的清影,增添了凄凉的秋意。"啼乌有意隔纱窗",乌鸦的啼叫似乎有意穿透纱窗,触动了闺中人的愁绪。“窗里愁人泪一双”,泪水与窗外的景象呼应,表达了深深的哀愁。
后两句“两两饥儿啼下国,迢迢赪尾滞寒江”转而描绘家中的困境,孩子们的啼哭声和乌鸦的滞留,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离别之苦。诗人劝慰妻子“机中锦字休裁怨,且织征衣还寄远”,希望她暂且放下心中的怨恨,为远方的亲人赶制衣物。
最后,诗人以“天涯若问此时愁,一江春水犹嫌浅”作结,将愁情比作滔滔江水,即使满溢也难以形容其深广,形象地表达了无尽的思念和愁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清秋时节闺中人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