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海珠寺·其二》
《海珠寺·其二》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菊坡不可见,硕得见文溪。

又复五百载,吾将谁与齐。

孙枝遍岭峤,栗主傍招提。

尚有残编在,寒芒映彩霓。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海珠寺(其二)》。诗中以“菊坡”和“文溪”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的思考。

“菊坡不可见,硕得见文溪。” 开篇即以“菊坡”与“文溪”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更迭。“菊坡”可能象征着过去的文化或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文溪”则代表了当前的文化景象。诗人感叹“菊坡”已不可见,而“文溪”虽在,却难以与之相提并论,流露出一种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反思。

“又复五百载,吾将谁与齐。”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漫长与文化的传承问题。他设想了再过五百年后的情景,表达了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担忧,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之后,我将与谁并肩?”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是对整个文化脉络能否延续下去的深沉忧虑。

“孙枝遍岭峤,栗主傍招提。” 这两句转而描述了文化传承的具体场景。通过“孙枝”(比喻后代子孙)遍布“岭峤”(泛指山岭),以及“栗主”(可能指守护者或传承者)靠近“招提”(佛教寺庙),形象地展现了文化传承的景象。这里既有对传统与信仰的尊重,也隐含了对文化生命力的肯定。

“尚有残编在,寒芒映彩霓。” 最后两句,诗人以“残编”(残缺的书籍或文献)的存在,象征着文化记忆的保存。尽管这些文献可能残破不全,但它们依然能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未来的道路。这里的“寒芒”与“彩霓”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文化传承的艰难与不易,也蕴含了对文化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文化延续的深切忧虑。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江南曲三十首·其十三

侬造五两舟,般般与人别。

楠樯荣桂舷,纨帆翠桐楫。

(0)

丁丑二月征漳寇进兵长汀道中有感

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戎马入汀漳。

数峰斜日旌旗远,一道春风鼓角扬。

莫倚贰师能出塞,极知充国善平羌。

疮痍到处曾无补,翻忆钟山旧草堂。

(0)

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

世味知公最饱谙,百年清德亦何惭。

柏台藩省官非左,江汉滇池道益南。

绝域烟花怜我远,今宵风月好谁谈?

交游若问居夷事,为说山泉颇自堪。

(0)

去妇叹五首·其四

去矣勿复道,已去还踌蹰。

鸡鸣尚闻响,犬恋犹相随。

感此摧肝肺,泪下不可挥。

冈回行渐远,日落群鸟飞。

群鸟各有托,孤妾去何之?

(0)

新正二日偕河东君过拂水山庄梅花半开春条乍放喜而有作

东风吹水碧于苔,柳靥梅魂取次回。

为有香车今日到,尽教玉笛一时催。

万条绰约和腰瘦,数朵芳华约鬓来。

最是春人爱春节,咏花攀树故徘徊。

(0)

九日同袁中夫看菊寄谢主人

去年花比今年蚤,今年人比去年老。

尽道人老不如旧,谁信旧人老亦好。

秋菊总开旧岁花,人今但把新人夸。

不见旧日龙山帽,至今犹共说孟嘉。

去年我犹在阴山,今年尔复在江南。

傍人错指前身是,一是文殊一瞿昙。

花开于我复何有,人世那堪逢重九。

举头望见钟山高,出门便欲跨牛首。

袁生袁生携我手,欲往何之仍掣肘。

虽有谢公墩,朝朝长在门。

虽有阶前塔,高高未出云。

褰裳缓步且相随,一任秋光更设施。

天生我辈必有奇,感加雅意来相期。

入门秋色上高堂,烹茶为具呼儿郎。

欢来不用登高去,扑鼻迎风尊酒香。

子美空吟白发诗,渊明采采亦徒疲。

何如今日逢故知,菊花共看未开时。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