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方扰扰,钲鼓又喧喧。
祁雨亦常尔,遽兴娘子军。
手持稿苗把,髻顶枯杨圈。
不知取何义,以犬作龙驯。
狺狺日过市,阗阗争閧门。
田家有主伯,来且与汝言。
溯自十年来,风雨常调均。
今岁虽见旱,愆期无两旬。
承平则忘乱,丰乐则忘贫。
兵荒偶一遇,人事遂纷纷。
人心须有定,天变岂无因。
天则不尔雨,而望愚妇人。
兵戈方扰扰,钲鼓又喧喧。
祁雨亦常尔,遽兴娘子军。
手持稿苗把,髻顶枯杨圈。
不知取何义,以犬作龙驯。
狺狺日过市,阗阗争閧门。
田家有主伯,来且与汝言。
溯自十年来,风雨常调均。
今岁虽见旱,愆期无两旬。
承平则忘乱,丰乐则忘贫。
兵荒偶一遇,人事遂纷纷。
人心须有定,天变岂无因。
天则不尔雨,而望愚妇人。
这首《祁雨叹》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描绘祁雨场景下百姓生活与社会现象,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忧虑。
首句“兵戈方扰扰,钲鼓又喧喧”描绘了战事频仍、烽火连天的动荡景象,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接着“祁雨亦常尔,遽兴娘子军”描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依然要面对自然界的挑战——干旱,不得不组织女性参与祈雨活动,反映出人民在艰难环境中的顽强抗争精神。
“手持稿苗把,髻顶枯杨圈”形象地描绘了祈雨时妇女们手持稻苗、头戴枯杨圈的场景,既表现了她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体现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然而,“不知取何义,以犬作龙驯”一句,通过将狗比喻为龙进行驯化,暗含了对社会秩序混乱、人心不稳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担忧。
“狺狺日过市,阗阗争閧门”描绘了集市上狗吠声不断、人群喧闹的场景,象征着社会的混乱与不安。接下来“田家有主伯,来且与汝言”则转向了对田间农事的关切,通过一位老农的口述,揭示了过去十年间风雨调匀、生活相对稳定的状况,与当前的干旱形成对比,突出了社会变迁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溯自十年来,风雨常调均。今岁虽见旱,愆期无两旬”回顾了过去十年的稳定局面,与当前的干旱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社会环境变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承平则忘乱,丰乐则忘贫”表达了在和平与富足时期,人们往往容易忘记动荡与贫困,暗示了社会安定的重要性。
“兵荒偶一遇,人事遂纷纷”指出偶尔的战乱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强调了战争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人心须有定,天变岂无因”提醒人们在面对天灾人祸时,内心应保持平静,同时暗示了自然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原因。
最后,“天则不尔雨,而望愚妇人”表达了对天降甘霖的期待,同时也对依靠无知的妇女祈雨的做法表示了质疑,隐含了对社会治理和民众智慧的反思。
整体而言,《祁雨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和谐与稳定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