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摧娲后石,泪尽蜀山鹃。
自恨无容地,谁还共戴天。
飞尘金齿路,沈日点苍烟。
愿挽乌号射,欃枪会应弦。
心摧娲后石,泪尽蜀山鹃。
自恨无容地,谁还共戴天。
飞尘金齿路,沈日点苍烟。
愿挽乌号射,欃枪会应弦。
这首诗《述哀》是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首联“心摧娲后石,泪尽蜀山鹃”,以“娲后石”和“蜀山鹃”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巨大痛苦,仿佛连传说中的女娲补天之石都为之摧折,泪水如同蜀山上的杜鹃啼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激荡与悲痛。
颔联“自恨无容地,谁还共戴天”,诗人自责无法找到容身之地,同时也感叹无人能与自己共同面对天日,表达了孤独与绝望的情绪。
颈联“飞尘金齿路,沈日点苍烟”,通过描绘尘土飞扬的道路和夕阳映照下的苍茫烟雾,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辽阔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哀伤氛围。
尾联“愿挽乌号射,欃枪会应弦”,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神话中的力量,如挽弓射杀象征邪恶的“欃枪”,以求得内心的解脱与安宁,寄托了对正义与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痛苦、挣扎与寻求解脱的过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