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高绝,风露清、气爽中秋时节。
霞友云朋方聚会,共赏山头明月。
照彻千峰,明通万壑,坐觉心欢悦。
神清骨冷,永超人世生灭。
看尽此夕风光,空劳笔舌,妙景如何说。
普照千门皆可玩,不似栖云高洁。
小院岩前,大寒岭畔,仿佛天相接。
坐中默想,此间堪可栖迹。
大安高绝,风露清、气爽中秋时节。
霞友云朋方聚会,共赏山头明月。
照彻千峰,明通万壑,坐觉心欢悦。
神清骨冷,永超人世生灭。
看尽此夕风光,空劳笔舌,妙景如何说。
普照千门皆可玩,不似栖云高洁。
小院岩前,大寒岭畔,仿佛天相接。
坐中默想,此间堪可栖迹。
这首元代尹志平的《无俗念·大安山栖云观中秋赏月》描绘了中秋之夜在高山之巅的栖云观中赏月的情景。开篇以“大安高绝”四字,展现出山势的雄峻和环境的清高。接着,“风露清、气爽”描绘出中秋夜的清凉与宁静,为赏月营造出理想氛围。
“霞友云朋方聚会,共赏山头明月”,诗人将月亮比作朋友,形象地表达了与自然的亲近和对月光的共享。月光“照彻千峰,明通万壑”,不仅照亮了山川,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带来“心欢悦”的感受。“神清骨冷,永超人世生灭”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永恒心境的境界。
下片诗人感叹美景难以言表,“空劳笔舌,妙景如何说”,流露出对大自然无尽魅力的赞美。他进一步强调,这明亮的月光普照千门,而栖云观的高洁更胜一筹,仿佛与天相接。最后,诗人沉浸在静思之中,认为此处是理想的隐居之地。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追求,以及对栖居山林、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
欲明天色白漫漫,打叶穿帘雪未乾。
薄落阶前人踏尽,差池树里鸟衔残。
旋销迎暖沾墙少,斜舞遮春到地难。
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
少尝侍先君,馀闲诵白氏。
始得入峡诗,深味作诗旨。
云有万仞山,云有千丈水。
自念坎壈时,尤多兢慎理。
山束峡如口,水漱石如齿。
孤舟行其中,薄冰犹坦履。
孱颜屹焉立,汹涌勃然起。
百丈为前牵,万险即平砥。
破之以筼筜,续之以麻枲。
砺之坚以节,引之直如矢。
杼轴连半空,长短随两涘。
铁锁枉驰名,锦缆谩称美。
长绳岂能系,朽索何足拟。苟非?之为,胡可力行此。
故人轩骑罢归来,旧宅园林闲不开。
唯馀挟瑟楼中妇,哭向平生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