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谢仲弓廷评栽竹》
《和谢仲弓廷评栽竹》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移得溪边翠,来为庭下阴。

惜根存旧土,带笋助新林。

暗换萧萧叶,知虚寸寸心。

东风莫摇撼,培壅未应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èzhònggōngtíngpíngzāizhú
sòng / méiyáochén

biāncuìláiwèitíngxiàyīn

gēncúnjiùdàisǔnzhùxīnlín

ànhuànxiāoxiāozhīcùncùnxīn

dōngfēngyáohànpéiyōngwèiyìngshēn

注释
移:移动。
溪边:小溪旁边。
翠:青翠。
庭下:庭院之中。
惜:珍惜。
根:竹根。
旧土:原来的土壤。
带笋:带着竹笋。
换:更换。
萧萧: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
寸寸心:比喻竹子的生长状态。
莫:不要。
摇撼:摇动。
培壅:培土、堆积土壤。
深:过深。
翻译
移来的翠竹在溪边安家,为庭院带来阴凉。
珍惜竹根留在原土,带着竹笋帮助新生的竹林生长。
竹子悄悄地换上新叶,仿佛知道内心的需求。
东风啊,不要随意摇动它们,培土的工作还未完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谢仲弓廷评栽竹》,通过对新栽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其生长环境的关注。首句“移得溪边翠”,形象地写出竹子的青翠色泽,以及其来自自然溪边的背景;“来为庭下阴”则表达了竹子为庭院带来清凉之意。

接下来,“惜根存旧土”体现了诗人对竹子根系的呵护,希望它能在原土中扎根生长;“带笋助新林”则寓言竹子的新生力量,能帮助周围树林的成长。诗句“暗换萧萧叶”描绘了竹子在悄然无声中换叶的过程,暗示其生命力的旺盛。

最后两句“东风莫摇撼,培壅未应深”,诗人叮嘱不要让春风过分摇动竹子,以免影响其稳固成长,同时提醒培土不宜过深,保持适宜的生长条件。整体上,这首诗以竹子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相处的期望。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桃花

如何一朽株,孕此千亿花。

虽云行且阑,明岁亦再华。

岂如世上人,一老不复佳。

(0)

皇帝上太上皇帝寿乐曲·其一群臣酒三行并用正安之曲

晓日敞天门,星环萃盍簪。

明良赓舜日,富寿祝尧心。

穿仗摇旗影,鸣珂混乐音。

圣朝敦孝理,百辟尽丕钦。

(0)

淳熙二年春帖子词.寿圣明慈太上皇后閤六首·其二

宝殿春朝退,瑶池夜宴深。

明朝是人日,时复问晴阴。

(0)

淳熙七年春帖子.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閤六首·其一

天上春光别,东皇管领来。

初从旗气转,旋逐跸声回。

(0)

池上秋书

虚斋独语复书空,闲对林塘思少同。

霜叶声乾飘夕照,露荷香冷泣秋风。

时平偶作青衫吏,心老浑如白发翁。

昨夜渭川归好梦,一船烟雨打孤篷。

(0)

巫山秀丽为四川之奇观其一晴

巫峡秋深景最幽,山岚泼翠淡烟浮。

看来不复成云雨,空锁襄王旧日愁。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