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年三宠诗·其三些儿》
《暮年三宠诗·其三些儿》全文
明 / 王佐(汝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象牙谩与虎须评,槐柳微签亦可情。

老景关门多宿物,用时积否肯留行。

来如病体逢砭石,过似伤民见太平。

可惜汉家张柱史,不曾相识过平生。

(0)
鉴赏

这首诗《暮年三宠诗(其三)些儿》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年对生活、时光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联“象牙谩与虎须评,槐柳微签亦可情”以比喻手法开篇,将象牙与虎须、槐柳之签相提并论,暗示了对事物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和多样性。象牙与虎须在某些人眼中是珍贵之物,但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只是寻常之物;同样,槐柳之签虽不起眼,却也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情感寄托。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独特视角的理解和接纳。

颔联“老景关门多宿物,用时积否肯留行”则转向对时间流逝和岁月沧桑的感慨。老去的时光如同关闭的门,里面藏匿着过往的种种记忆和经历。诗人似乎在说,这些记忆或经历是否会被时间遗忘,还是会在关键时刻被唤醒,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蕴含了对生命中珍贵瞬间的珍惜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

颈联“来如病体逢砭石,过似伤民见太平”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生旅途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当疾病缠身时,针灸治疗如同冰冷的砭石,虽然痛苦却能带来治愈;而当国家或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时,人们渴望和平与安定,如同经历了战争后见到太平景象。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乐、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

尾联“可惜汉家张柱史,不曾相识过平生”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遗憾。汉代的张柱史(即张良),以其智慧和忠诚为后世所称颂。诗人感叹自己未能与这样的人物相遇,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自己未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更多足迹的自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时间、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历史的深情回顾。语言流畅,意蕴丰富,富有哲理,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者介绍

王佐(汝学)
朝代:明

猜你喜欢

中秋雨霁宴集剑丞宅夜泛湖还蒋庄舟中看月

佳辰歇淫霖,渡湖访城阙。

济济君子堂,半为梦中客。

新旧洽谈谐,联咏淹玉夕。

微醉寄孤艇,巨浸浮凉月。

峰气吐氤氲,水怪眩出没。

大千琉璃盆,浩浩风露积。

馀情阅生死,对此洗肝膈。

塔影倒楼居,回顾三潭白。

(0)

清平乐.有忆

画罗双凤。素舸曾相送。一夕梨云无好梦。

帘外月明如汞。桃根桃叶谁怜。江南好暮秋天。

赢得楼头指点,木兰可是郎船。

(0)

感旧,集定庵句

美人信有错刀投,更折梨花寄暮愁。

难学冥鸿不回首,明朝何况促兰舟。

(0)

贺新郎.题钱楞仙同年玉堂归娶图二首·其一

艳福如斯也!记年华,同年二百,君其少者。

刚是凤池骞翥后,又结鸳鸯香社。

看此去雕鞍宝马。

袍是烂银裳是锦,算美人名士真同嫁。

好花样,互相借。淋漓史笔珊瑚架。

说催妆,新诗绮语,凡人传写,才子风流涂抹惯,莫把眉痕轻画。

当记取初三月夜。

欲问大罗天上事,恐小姑群婢同惊讶。

属郎语,声须下。

(0)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幕府山头对碧天,英英群彦满樽前。

共扶元气回阳九,各放光明照大干。

短李迂辛杂嘲谑,箕张牛奋总安便。

独怜何逊今漂泊,望断寒云暮霭边。

(0)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江雪湖波路几千,壶头归葬事堪怜。

铸金叩叩终何益?理玉深深不计年。

夜月一钩凉蕙帐,春风十万散榆钱。

神灵甲马如相助,莫造愁人叹逝川。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