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圣俞惠宣州笔戏书》,诗中通过对宣城诸葛高制作的毛笔的细致描绘和赞美,展现了宣笔的独特品质。诗人首先提到圣俞是宣城人,擅长使用紫毫笔,然后赞扬诸葛高家族世代传承的制笔技艺,笔管紧实、毫毛精细且硬度适中,无论是软硬都符合书写者的需要,百管之中无一失误。相比之下,京城的其他笔工虽然自夸其作品,但在质量上却如同衣缝中的虱子,要么过于柔软而虚尖,要么过硬难以弯曲,徒有其表而无实际价值。这些笔价格昂贵却经不住长久使用,而宣城的毛笔则耐用且可长久求取。
通过这首诗,欧阳修不仅表达了对宣州笔的欣赏,也寓含了对传统工艺精湛技艺的肯定,以及对市场上粗制滥造产品的批评。
秦政苛残此更兼,归与定省懒开帘。
问天剋日机谁转,避地经年叹久淹。
岁晚松筠坚自守,门多桃李盛何嫌。
淡中滋味殊难得,从古和羹岂外盐。
叨陪鲤对学庭趋,一字师资当一珠。
家有含饴期子述,廪无继粟忍庚呼。
唐诗雅爱吟风杜,汉节坚持嚼雪苏。
乐育寿宁门下士,斯文能不在兹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