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马龙为友,玉珂金作羁。
驰骛宛与洛,半骤复半驰。
倏忽而千里,光景不及移。
九方惜未见,薛公宁所知。
敛辔且归去,吾畏路傍儿。
良马龙为友,玉珂金作羁。
驰骛宛与洛,半骤复半驰。
倏忽而千里,光景不及移。
九方惜未见,薛公宁所知。
敛辔且归去,吾畏路傍儿。
这首诗《走马引》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张率所作,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匹骏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驰骋的场景。
首句“良马龙为友”,以“良马”自比,将自己比作一匹优秀的骏马,以“龙”为友,象征着其非凡的品质和卓越的地位。接着,“玉珂金作羁”一句,以“玉珂”和“金作羁”来描绘马具的华美,进一步凸显了马的尊贵身份。
“驰骛宛与洛,半骤复半驰”描绘了骏马在宛洛之间飞驰的景象,展现了其速度之快和力量之强。“倏忽而千里,光景不及移”则进一步强调了骏马的迅捷,即使千里之遥,也仿佛瞬间可达,连光线都来不及移动。
“九方惜未见,薛公宁所知”两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的故事,表达了对骏马才能未被发现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骏马的才能或许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识得。“敛辔且归去,吾畏路傍儿”则是诗人自我反思,意识到自己可能过于高傲,担心会被路边的小孩子所误解或轻视。
整首诗通过对骏马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风采,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自身才能和地位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某种隐喻。
祝融当权不可夺,海水欲沸山欲裂。
黄头父老见事多,谓有此身无此热。
老人何得怨天公,山堂日日多南风。
乌纱攲帽剪云叶,白鬓吹雪飞蓬松。
已挹蔗浆浇热恼,更注井花回睡容。
人生如此亦不恶,饱食安坐初何功。
蒙尘况驻奉天辇,避暑望幸骊山宫。
蕃兵入汉作巢窟,战骑横戈岁驰突。
旌旗耀日红蔽天,铁甲烘云气销骨。
安得壮士如恶来,上诉帝阍关钥开。
尽泻天河作飞雨,四海八方无一埃。
秋禾不槁敌不来,我亦高枕喧春雷。
故人远客天一涯,寄我万里风前枝。
方壶含澌不受污,可着玉树瑶林姿。
孤芳妙质不可说,天香肯复须人知。
老人不作世间梦,但见玉友如儿时。
急张青灯当明月,要看疏影横屏帏。
花寒不睡斗欲落,笑语似与人追随。
持杯未怪此宵乐,论情忍负平生期。
回头却忆青山道,处处相逢花不老。
短篱飞雪山更寒,古木啼乌月催晓。
清魂屡往途路遥,故人久别相知少。
只今如此邂逅何,莫厌诗成苦相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