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当权不可夺,海水欲沸山欲裂。
黄头父老见事多,谓有此身无此热。
老人何得怨天公,山堂日日多南风。
乌纱攲帽剪云叶,白鬓吹雪飞蓬松。
已挹蔗浆浇热恼,更注井花回睡容。
人生如此亦不恶,饱食安坐初何功。
蒙尘况驻奉天辇,避暑望幸骊山宫。
蕃兵入汉作巢窟,战骑横戈岁驰突。
旌旗耀日红蔽天,铁甲烘云气销骨。
安得壮士如恶来,上诉帝阍关钥开。
尽泻天河作飞雨,四海八方无一埃。
秋禾不槁敌不来,我亦高枕喧春雷。
祝融当权不可夺,海水欲沸山欲裂。
黄头父老见事多,谓有此身无此热。
老人何得怨天公,山堂日日多南风。
乌纱攲帽剪云叶,白鬓吹雪飞蓬松。
已挹蔗浆浇热恼,更注井花回睡容。
人生如此亦不恶,饱食安坐初何功。
蒙尘况驻奉天辇,避暑望幸骊山宫。
蕃兵入汉作巢窟,战骑横戈岁驰突。
旌旗耀日红蔽天,铁甲烘云气销骨。
安得壮士如恶来,上诉帝阍关钥开。
尽泻天河作飞雨,四海八方无一埃。
秋禾不槁敌不来,我亦高枕喧春雷。
这首诗名为《夏热叹》,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诗中描绘了夏日酷热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与期盼。
首句“祝融当权不可夺”,以神话中的火神祝融象征夏日的炎热,形象地表达了夏季高温的威力。接着,“海水欲沸山欲裂”进一步渲染了夏日酷热的极端状态,仿佛连自然界的水和山都难以承受这股热力。
“黄头父老见事多,谓有此身无此热”两句,通过老人们的视角,反映了他们对当前炎热天气的惊讶与不解。接下来,“老人何得怨天公,山堂日日多南风”则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接受与理解,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适应。
“乌纱攲帽剪云叶,白鬓吹雪飞蓬松”描绘了夏日里人物的形象,帽子倾斜,白发在风中飘扬,生动展现了夏日的炎热与人的反应。接着,“已挹蔗浆浇热恼,更注井花回睡容”描述了人们通过饮用甘甜的蔗浆和冷水来缓解炎热,恢复精神状态。
“人生如此亦不恶,饱食安坐初何功”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反思,认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享受生活的舒适,但这种安逸是否真的有价值或意义值得思考。
最后,“蒙尘况驻奉天辇,避暑望幸骊山宫”通过帝王的避暑行为,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与矛盾。同时,“蕃兵入汉作巢窟,战骑横戈岁驰突”描绘了边疆的动荡与不安,预示着潜在的社会危机。
“旌旗耀日红蔽天,铁甲烘云气销骨”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火焰般的旗帜与士兵的盔甲在阳光下闪耀,仿佛能将空气中的水分蒸发殆尽。
“安得壮士如恶来,上诉帝阍关钥开”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渴望,希望他们能够打开通往和平的大门,结束战争与苦难。
“尽泻天河作飞雨,四海八方无一埃”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希望它能像天河倾泻而下,滋润大地,净化空气。
“秋禾不槁敌不来,我亦高枕喧春雷”则预示了秋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战争与炎热都将过去,人们可以安心度过一个宁静的季节。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
羡尔荆高革,频年燕市居。
悲歌人不问,击筑意何如。
愁得尊前缓,春从柳上舒。
庭飞梁苑雪,吾忆楚江渔。
寂寞思玄赋,萧条谏猎书。
谁其鸿鹄志,俗已凤麟疏。
兵革中原满,星辰北斗虚。
相看千古色,涕泪满长裾。
如何避世者,对此蓟门烟。
贾谊浮湘日,长卿授简年。
畏途殊惨淡,末路遂迍邅。
双鬓莽垂白,孤悰惟问玄。
逍遥疑悟道,清净类逃禅。
迹岂渔樵隐,名将鹿豕全。
紫霞随意好,明月向人员。
不得从君去,羁愁倍可怜。
大雅久寂寥,作者徒纵横。
之子起海岳,吾道维其盟。
中心寡所谐,长揖谢群英。
眷言二三子,斗酒欢相迎。
冥意何可测,奇语频自惊。
仰并云霞翔,俯与江河倾。
高明坠白日,非君谁与擎。
瑶篇一以出,纷纷出时名。
譬彼韶濩奏,缶音空尔鸣。
功名亦垂世,无乃非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