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旧院绝尘埃,避暑寻幽偶一来。
曲水已非留客地,疏泉犹绕读书台。
石床剥落难寻桧,冰洞清凉半是苔。
满眼不胜今昔感,品茶且自酌琼杯。
历山旧院绝尘埃,避暑寻幽偶一来。
曲水已非留客地,疏泉犹绕读书台。
石床剥落难寻桧,冰洞清凉半是苔。
满眼不胜今昔感,品茶且自酌琼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历山旧院,探寻古迹与自然之美的经历。首句“历山旧院绝尘埃”以“绝尘埃”三字,营造出一种远离世俗喧嚣、静谧清新的氛围。接着,“避暑寻幽偶一来”则点明了访古的目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曲水已非留客地,疏泉犹绕读书台。”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曲水不再,似乎暗示着历史的变迁;而疏泉环绕的读书台依然存在,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思考。
“石床剥落难寻桧,冰洞清凉半是苔。”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旧院的景象,石床的剥落、桧树的难寻,以及冰洞的清凉与苔藓的生长,都体现了自然界的岁月痕迹。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满眼不胜今昔感,品茶且自酌琼杯。”表达了诗人面对眼前景象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生活的珍惜。通过品茶这一行为,诗人选择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和感受这一切,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古之情,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树远通莺响,花晴带雨痕。
登山偶回首,隔水见前村。
澹往孤无伴,清归笑不言。
还家更迟著,松菊未应存。
重阳风雨不全篇,春草池塘岂满编。
好句谁言较多少,古人信手斲方圆。
自惭下下中中语,只合休休莫莫传。
珍重银钩挥玉唾,竟无瑶报只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