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坏仍泥滑,舟横隔水呼。
岸头危径窄,轿子莫人扶。
午漏相将里,秋阳未肯无。
明知近前店,暗觉展脩途。
桥坏仍泥滑,舟横隔水呼。
岸头危径窄,轿子莫人扶。
午漏相将里,秋阳未肯无。
明知近前店,暗觉展脩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乡村小桥断裂、渡口隔绝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表现了乡间独特的情趣和生活情态。
"桥坏仍泥滑,舟横隔水呼"两句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破桥断渡的图景。这里的“泥滑”生动传达了桥面湿滑不堪行走的状态,而“舟横隔水呼”的“呼”字则暗示着某种急迫或是困境中的叫喊,给人一种紧迫感。
"岸头危径窄,轿子莫人扶"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渡口的艰难和乡间道路的狭窄。轿子本应有人扶持而行,但这里却“莫人扶”,凸显出当时环境的荒凉与缺乏人手。
"午漏相将里,秋阳未肯无"则是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一种感慨。午后时分渐渐临近,而秋日的阳光却仍旧温暖,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明知近前店,暗觉展脩途"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感知和内心情感。既有对眼前事物的明了认知,也有对未来道路的隐约预感和准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感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七夕相逢,感旧情悽,不减山阳。
当君年弱冠,便期早达,臣时总角,已堕清狂。
记得扬州,莺花三月,多少名流聚此乡。
吾与汝,并追随严父,宴侍壶觞。苍茫泪洒兰缸。
怅无复、前人话夜窗。
更后嗣老矣,都沦贫贱,名心灰甚,岂羡明光。
逆旅霜寒,深更酒热,且拥红炉醉一场。
休重说,恐茫茫旧恨,碧海难量。
草阁新晴,早为我、特陈鸡黍。
问今日、坐中何客,邻家三五。
稚子隔篱呼即应,老人入户欢相语。
喜朝来、好雨正宜田,公忙否。妇与子,晨皆去。
孙亦往,芸瓜瓠。只老妻留止,为供炊煮。
雨又插秧晴打麦,暮还车水朝犁土。
见何曾,四月有閒人,田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