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情极像白拈神,仙与吟翁意气真。
月晓忆同林外饮,酒醒愁恨曲中人。
荒溪独照山初静,寒影相持雪亦尘。
每惜半檐风露重,起披玉毳伴琼春。
遗情极像白拈神,仙与吟翁意气真。
月晓忆同林外饮,酒醒愁恨曲中人。
荒溪独照山初静,寒影相持雪亦尘。
每惜半檐风露重,起披玉毳伴琼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谊,以及在梅花之下的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首句“遗情极像白拈神”,以“白拈神”比喻梅花的洁白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魅力的深刻感受。接着,“仙与吟翁意气真”一句,将诗人自己比作吟游的仙人,与梅花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月晓忆同林外饮”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月下与梅花共饮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与诗意。“酒醒愁恨曲中人”则通过酒醒后的思绪,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反差。
后两句“荒溪独照山初静,寒影相持雪亦尘”进一步展现了梅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立与静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每惜半檐风露重,起披玉毳伴琼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珍惜之情,以及愿意与梅花一同迎接春天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士籍令行,伯仲分明,逐一排连。
问子孙何习,父兄何业,明经词赋,右具如前。
最是中间,娶妻某氏,试问于妻何与焉。
乡保举,那当著押,开口论钱。祖宗立法于前。
又何必更张万万千。
算行关改会,限田放籴,生民凋瘵,膏血既朘。
只有士心,仅存一脉,今又艰难最可怜。
谁作俑,陈坚伯大,附势专权。
平生苦爱閒,多病复便静。
每为林下游,忽若醉而醒。
兹山昔曾登,当暑毛骨冷。
碧霄环佩声,古木旌幢影。
五峰如高人,一一各秀颖。
俗驾难久留,伫立但俄顷。
别来三十载,往往梦清境。
从公得再来,共此春日永。
凭高惬幽思,即事发深省。
然灯战枯棋,临水瀹新茗。
兴阑下山去,妙处心已领。
晓雨湿篮舆,冲泥度前岭。
主人颀然腰十围,一官会计同游嬉。
开轩环坐只图史,锦囊富有惊人诗。
迩来万事不挂口,世情尽付鼻中吼。
便腹无妨弟子嘲,著鞭未落少陵后。
纷纷逐臭皆群儿,我正黑甜曾未知。
鸡虫得失何足较,是身且卧黄琉璃。
博山生云香断续,当午清风度修竹。
门前吏立雁鹜行,童奴摇手眠方熟。
梦中了了欲何乡,宁复蘧蘧栩栩忙。
寒泉洗耳石砺齿,主人家住庐山傍。
他时但取青毡旧,归作春秋同社友。
北窗槃礴上羲皇,秫田多种酿壶酒。
奉太夫人千百年,兄弟对床听雨眠。